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一位青年学者正在介绍自己的工作。杨振宁教授听完后,没有评论其对错,而是温和地问了一句:“你这里面有新东西吗?” 杨教授没说“你算错了”,也没说“你这实验做得不行”。他只是特别温和地问了一句:“你这里面,有‘新东西’吗?” 这句话,就好比一个厨子做了一道工序极其复杂的菜,他正炫耀自己刀工多好、火候多精准。杨老尝了一口,问:“所以,你这菜里有你自己独创的配方吗?” 好比一个修车师傅,把一台发动机里里外外都擦得锃亮,每个螺丝都拧得恰到好处。杨老先生看了一眼,问:“所以,你把这发动机改造得更厉害了吗?” 这说明他是一个一眼就看穿事情的本质的人。他不在乎你流了多少汗,花了多少时间,他在乎的是:你有没有往前多走一步?你有没有看到一点别人从来没见过的风景? 杨振宁这句“有新东西吗?”,是一句充满智慧的“灵魂拷问”。 它温柔地告诉我们:真正的厉害,不是你做得有多辛苦,而是你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哪些前所未有的、闪闪发光的“新东西”。
武汉理工大学被称为“984.5大学”,有点过誉了,对学校也不是好事。首先地理位
【1评论】【7点赞】
lee
这是啥智慧?当然也是智慧。只是这是学界的普遍要求,并不能体现出高明之处。
陆威
在那时“我们也有了”,多么骄傲啊,现在还有人会觉得我们也有了很骄傲吗,落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