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发布声明,不再接受荷兰的任何指令,将独立运营。这下好了,生产的70%都在国内,荷兰折腾半天,最后抢回去一个空办公室,那能有啥用?安世的前身是荷兰恩智浦的一部分,后来被中国资本花了三百多亿拿下,原本大家以为这就是一次干净的商业收购,谁承想,这场控制权暗战这么快就公开化了。 其实这颗雷早就埋下了。收购之后,虽然账面上安世已经是中资控股,但荷兰那边明显不愿真正放手。他们依靠原本的架构,加上手里的荷兰籍高管,不断在战略方向、人事安排上插手,想把中国这边变成只负责生产的“车间”,而真正的决策和灵魂依然握在自己手里。 对于掏了三百多亿真金白银的买家来说,这种结果简直是拍脸,花了大钱却只换回一个干活的工厂,技术、品牌、话语权还是别人说了算。于是这次的独立声明,既是摊牌,也是一次彻底的反击。 安世中国的应对,说是“组合拳”一点不为过。第一步是正面硬钢他们的“钦差大臣”,宣布不承认那些未经公司章程批准的任命,把荷兰派来的高管彻底挡在权力之外。 接着对内动刀,清理那些在这场争夺战中站队荷兰、损害公司利益的人。不过也不是赶尽杀绝,只针对那些在关键位置上替外方行事的角色。 除了内部彻查,安世中国还主动联系关键客户,直接说明公司目前的状况,并点明荷兰方面的操作可能踩了法律红线。 更厉害的是,他们向客户承诺,如果因为荷兰的干预导致供货出问题,造成的损失全部由荷兰方面负责。这一招可谓直击命脉,毕竟客户和订单才是任何企业的底气。 更大的一步棋,是把荷兰总部告上中国法院。很多人觉得跨国诉讼耗时又费劲,谁赢还真不好说。但安世中国的目的,未必就是立刻拿到判决,更深的考量在于专利。荷兰手里最大的牌,就是多年积累的核心技术专利。 如果撕破脸,专利壁垒就是他们的武器。但现在双方都宣称自己才是安世的主体,都有使用这些专利的合法权,这就让局面变得暧昧,在判决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动真格。 安世中国正好趁着这段法律“灰色期”,生产线不会受到掣肘,产品可以正常卖,现金流也就保住了。可以说,用一场官司拖出了宝贵的缓冲期。 现在双方的牌,都亮得差不多了。荷兰的优势是技术专利和国际品牌的影响力,但硬伤也很明显,全球七成产能在中国。如果真闹到彻底决裂,他们手中的专利和品牌,也只能孤零零躺在文件柜里,换不来一颗芯片。 中国这边握着几乎全部实体资产和生产能力,短期很难被替代。不过,要是技术留在别人手里,干活的工厂终究难有话语权。 所以现在的状态,就是互相牵制。荷兰不敢动最狠的手,因为一旦逼急了,安世中国真要完全自立,他们的产能就彻底没了,安世中国虽然在生产上占了绝对优势,但也不得不解决技术依赖的问题。 三百多亿的收购值不值,现在还不好下结论,如果安世中国能趁这段时间把技术内化,品牌独立起来,那就是一次极具价值的战略投资,不仅拿下了世界级的生产线,还多了一个自主发展的平台。 但如果最后只是保住了工厂,却没能掌握核心技术,那赢下控制权也只是虚火,制造永远比不上智造,这其中的利润空间天差地别。 眼下这场戏才刚开始,搅动的不仅仅是安世的未来,更是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神经。
欧洲刚把中资芯片厂强制接管,中国反手就把仓库大门上锁——安世半导体惠州、上海两大
【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