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决心已下,大幅买俄油,还通告全球,绝不将中国稀土卖给美国 印度总理莫迪这次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10-20 12:46:52

莫迪决心已下,大幅买俄油,还通告全球,绝不将中国稀土卖给美国 印度总理莫迪这次是铁了心,不光继续大手笔买俄罗斯的石油,还对外明说:中国稀土,不卖给美国。 这事儿放在过去,多少还有点遮掩,现在倒好,公开摊牌。国际社会一边看热闹,一边琢磨:印度这步棋,到底是图啥? 买俄罗斯石油这事儿,其实早不是新闻。自从俄乌冲突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动了刀,结果反倒让印度捡了便宜。2025年10月,印度每天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高达180万桶,比去年多了整整一成五。 油价低,量又大,进口回来一精炼,变成汽油柴油,再出口到欧美,赚得盆满钵满。 全球能源市场摆在那儿,便宜的油谁不想要?美国当然不乐意,还多次放话让印度“考虑大局”。但印度真没打算听。 道理也简单,印度不是北约成员,不参与制裁俄罗斯,买便宜石油是正当生意。 更关键的是,印度国内对能源价格极其敏感。一涨油价,菜价跟着上,老百姓怨声载道,选票就不稳当。莫迪这几年一直琢磨着连任,还真不敢让油价失控。 油这边刚稳住,稀土那边又起了波澜。印度这回明确表态:中国的稀土,自己用;哪怕进口来也不准转手卖给美国。 事情的起因,是美国想借印度之手绕开中国稀土限制。中国占了全球90%的重稀土供应,美国又想搞芯片、造导弹、发展新能源,离了稀土就像手机没信号。 可惜,印度这回不配合。不少印度企业早就被要求提交“终端用户证明”,意思就是:这批稀土进来后只能自己用,不能偷偷转卖。有些企业干脆停了对美出口,怕惹麻烦。 其实,印度的稀土储量不小,排全球第三,但加工能力是真的拉胯。全国一年的稀土产量不到中国的零头,主要是提炼技术跟不上。 莫迪喊了几年“稀土自给计划”,投了不少钱,可惜成效有限。 2024年还专门拨了10亿美元搞技术升级,但稀土这玩意儿不是砸钱就能见效的。跟中国几十年积累比起来,印度这点基础薄得像纸。 所以现在也只能靠进口,而中国又是唯一稳定的大宗供应商。 在这种背景下,印度当然不愿意当美国的“中间商”。一旦被中国断供,自己也得跟着吃亏。莫迪这步棋,其实就是稳住中方供货,同时避免被美方利用。 尤其是在特朗普再次上台之后,美国对外政策变得更强硬,对印度也开始提更多要求,什么开放农产品市场、增加国防采购等等。 但印度经济结构摆在那儿,农业是大票仓,动不得。如果真按照美国要求开放市场,印度农民肯定炸锅。 莫迪不是没想过讨好美国,但现实一次次提醒他: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俄油和稀土这两个关键点上,莫迪才会选择说“不”。 过去几年,印度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G20这些多边平台动作频频,跟俄罗斯谈能源,跟中国讨论稀土,跟伊朗谈港口建设,跟欧盟谈芯片合作,哪一边都留有余地。 这不是摇摆,这是印度的“多边下注”策略。美国想拉印度制衡中国,中国也不想把印度推向美国。正是这种地缘“模糊地带”,给了印度腾挪空间。 但腾挪归腾挪,底线也得守住。这次莫迪的底线,就是油不能断,稀土不能乱。前者关乎民生,后者关系国家工业命脉。 世界已经从过去的“一超多强”,走向了现在的“多极混战”。美中博弈固然激烈,但印度、俄罗斯、欧盟这些“中间玩家”的动作,才是搅动棋局的关键。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印度在稀土问题上宁愿得罪美国,也要守住中印之间的那条供应链。中国稀土现在正值紧俏,美国到处找替代,连非洲都跑了一圈,但效果有限。 国际稀土协会预计,到2026年全球稀土需求还要涨两成。在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印度站在了“准中转站”的位置上,一举一动都变得敏感。这时候,任何一个决定都不是简单的生意,而是地缘战略。 当然,也别指望印度永远守着原则。这几年它也不是没“变脸”的时候,前脚答应合作,后脚就转向别国。 但至少目前来看,莫迪这次是真的打算走自己的路,不做谁的棋子,也不做谁的盾牌。 不管外界怎么看,印度这次明确表达了态度。买俄油,自己说了算;中国稀土,不给美国。这不是对抗,而是防守。这不是挑衅,而是自保。 接下来世界怎么变,印度怎么走,还得看局势。但可以确定的是,莫迪这次出手,已经把印度的角色从“随波逐流”,变成了“主动布局”。

0 阅读:1
源源谈国际趣事

源源谈国际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