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大臣卡雷曼斯松口,愿就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与中国谈判。这场180度转弯的背后,是欧洲汽车业的集体逼宫。 这事说起来挺戏剧的,就在前不久,荷兰还拿着部70年前的冷战老法律当尚方宝剑,把中企闻泰科技手里的安世半导体给一把锁死了。那部叫《物资供应法》的旧规矩,本来是紧急情况下保障关键产品供应的,结果被拿来对付中资企业,阿姆斯特丹企业法庭立马配合,直接停掉了中方创始人张学政的CEO职务,把闻泰持有的股权除了1股之外,全塞给第三方外籍机构托管。 背后其实还有美国在推波助澜,路透社曝光的法院文件显示,之前美国商务部和荷兰外交部开会时,美方就明着施压,说安世想不被列入“实体清单”,就得换掉中国籍CEO张学政。荷兰官员跟着起哄,逼着安世要“独立于黑名单股东运营”,说白了就是想借着“国家安全”的由头,把这家企业的控制权从中国手里抢回来,既给美国交差,又想保住欧洲所谓的“技术主权”。 本以为这出“强取豪夺”能顺顺利利,没想到荷兰刚把架子摆起来,就被中国反手一记闷棍打懵了。10月初中国商务部直接下了出口管制令,安世旗下的特定成品芯片、分立零部件一律不准往外卖,连工艺配方、设计版图这些生产核心资料,也不许跨境传给国外客户。 更有意思的是,安世中国区直接跟总部硬刚,收到荷兰首席法务官的邮件指令后,隔天就发声明划清界限,说自己是地道的中国公司,外来指令能直接拒绝,员工薪资也都是国内发,跟总部没半毛钱关系。 这下欧洲汽车业先扛不住了。欧洲汽车制造协会ACEA带着16家车企急吼吼发警告,说芯片短缺问题已经火烧眉毛。他们缺的不是什么高端AI芯片,而是一辆车上就得用成百上千的成熟芯片和功率器件,这些恰恰是安世的主打产品。 欧洲自己的半导体产业早就跟不上了,整个欧洲的半导体份额才刚到10%,7nm以上的成熟制程产能严重不足,车规级芯片的产能更是长期连3%都不到——毕竟这玩意儿利润低,没人愿意花力气搞,早就把产能转移到了成本更低的中国。 安世在中国的两个基地更是掐住了欧洲车企的脖子:上海的晶圆厂2023年建成,一年能产40万片12英寸晶圆,全是新能源车要用的MOSFET;东莞的封测基地是全球三大之一,还是最大的小信号零部件生产基地。荷兰本来想通过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工厂分散风险,可真到管制的时候,那些厂子根本顶不上用。 眼看生产线要因为缺芯停摆,汽车业这群金主爸爸哪能坐得住,直接抱团给荷兰政府施压,毕竟汽车业可是欧洲经济的心头肉,真出问题谁也担不起责任。 荷兰这才发现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人的脚。之前跟着美国起哄搞制裁,以为能拿捏中资,结果先把自家产业逼到了墙角。安世的股权虽然被托管了,但生产的核心命脉还攥在中国手里,想断供分分钟让欧洲车企喊疼。卡雷曼斯这会儿松口要谈判,哪儿是什么突然开窍,分明是被国内汽车业逼得没辙了,再硬撑下去,损失的可是真金白银的产业利益。 说到底,这事儿也给欧洲提了个醒:供应链这东西不是想断就断的,尤其在成熟芯片这种刚需领域,早就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荷兰被美国架着走了一步险棋,最后还是得被自家产业拉回来,这场180度的转弯,与其说是让步,不如说是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 《荷兰政府干预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深感担忧,或威胁汽车生产》 观察者网 《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透露“将在几天内与中方会面”,但仍在狡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