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一种声音:一提起杨振宁,就有人把钱学森抬出来,好像不踩一踩就显得不“爱国

小斌斌说科技 2025-10-20 16:34:05

常常听到一种声音:一提起杨振宁,就有人把钱学森抬出来,好像不踩一踩就显得不“爱国”。

其实,两位老人走的路径不同,却都通向中国的明天。钱学森让蘑菇云升空,为中国人民撑起了安全伞,而杨振宁把世界物理的基石刻上中国名字,用全部心血让清华的灯火成为最闪亮的星辰,把众多中国学子送上科学前沿。

杨振宁本可留在美国享清福,却选择在八十岁高龄回到清华,住普通公寓,吃学生食堂,把奖金、人脉、成果、时间全部掏出来,建立实验室并请回一批批海外青年才俊,让中国的理论物理从跟跑到并跑。

今天,我们能在自家校园里做世界一流的研究,离不开他铺下的路基。别再用狭隘的比较丈量爱国,真正的贡献是把知识种在祖国的土壤里。记住杨振宁,就是记住科学的长跑里每一棒都至关重要。向所有华夏大地上的科研人员致敬!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小斌斌说科技

小斌斌说科技

欢迎大家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