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美国时间10月18日,美国民众700万人走上街头反特朗普游行,声称不要国王,抗议特朗普滥施总统权力。 (参考资料:2025-10-19 鲁中晨报——“不要国王!”美国多地爆发反特朗普政府抗议集会,700万人参与) 这根本不是一场围绕政策的争吵,这是一场关于“美国究竟是谁”的符号战争。 当地时间10月18日,近七百万人涌上街头,他们高举的“不要国王”标语,针对的远不止某个具体的法案或个人,而在另一头,一顶AI生成的数字王冠,正被总统以一种近乎玩笑的方式,戴在了自己头上。 冲突就这么摆在了台面上,一边是象征民意与制衡的宪法,另一边是代表绝对个人权力的“王冠”幽灵。 10月18号的美国街头,与其说是示威现场,不如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 从华盛顿到芝加哥,超过2500场集会,都在努力复刻建国时反抗君主制的文化符号,以此对抗一种日渐膨胀的个人意志治理。 人们在一面印着“我们人民”的巨幅宪法横幅上签名,这本身就是在重温国家的初始契约,那句“民主而非君主”的口号,直接戳中了美国文化深处对“国王”二字的本能警惕。 一位海军陆战队的退伍老兵说得很直接:“我们是为了宪法而战,不是给某个人卖命”,这种情绪,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党派分歧,触及了更深层的身份焦虑。 有意思的是,冲突的另一方,用一种极为现代的方式加入了这场符号对决。 面对民众对“国王”的指控,特朗普总统当晚发布了一段AI视频,视频里的他头戴王冠,开着战机朝人群“泼泥浆”,他没有辩解,反而挪用了这个符号,把它变成一幅嘲讽的漫画,回敬那些在他看来“仇恨美国”的人。 这种回应,让整个事件的象征意味变得更加尖锐和复杂。 “王冠”与“宪法”的拉锯,并没停留在口号上,而是直接造成了联邦政府的现实瘫痪。 抗议爆发时,政府因预算僵局“停摆”已经进入了第18天,超过80万联邦雇员的薪水被拖欠,整个国家机器都在空转。 这种瘫痪,本身就是符号冲突的实体化,在抗议者眼中,停摆的根源,恰恰是总统绕开国会、动用行政令和派兵进入蓝州城市的“类君主”行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财政问题,而是一场关乎权力边界的制度博弈。 宏大的制度冲突,最后都压在了具体的个人身上,华盛顿的队伍里,就有被迫无薪休假的政府雇员,他们举着牌子,自嘲是“欠薪的抗议者”。 他们既是这场战争的见证者,也是最直接的代价,他们的存在,就是一个无声的警告:当一个国家的核心符号开始动摇时,买单的总是最普通的人。 这场始于美国国内的符号战争,它的冲击波很快就传遍了全球。 过去,全世界的资本之所以涌向美国,不仅是看中它的经济,更是信赖它那套“制度稳定”的叙事所带来的可预期性,现在,这个符号正在被公开挑战,全球市场被迫开始计算一种前所未有的“符号风险”。 警报最先在舆论场拉响,从柏林到巴黎,美国使馆外的声援集会此起彼伏,法国《世界报》直接将此定性为“后民主时代”的治理危机,《金融时报》则警告,资本正在为美国寻找“B计划”。 这种不安很快反映在市场上,评级机构穆迪发出警告,如果政府无法按时还债,美国国债的信用将面临“实际风险”。 更深层次的变化,是全球投资者的逻辑变了,对冲基金开始在模型里加入“政治制度稳定性评分”,一些国家的央行则默默增持黄金和非美元资产。 这已经不是恐慌抛售,而是一场冷静的风险重估,曾经享受“制度红利”的美国资产,现在不得不被计入“制度风险溢价”。 说到底,这场近七百万人参与的示威,真正深刻的影响可能不是马上换掉谁,它彻底公开了那道正在撕裂美国的巨大裂痕。 这场关于“王冠”与“宪法”的拉锯,不仅将定义美国的未来,也正在重塑全球金融世界对于“信任”和“风险”的根本想象。
[太阳]美国时间10月18日,美国民众700万人走上街头反特朗普游行,声称不要国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10-20 17:50: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