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大家透露出一个惊人的消息。如果这样持续下去,整个联合国家可

未央秘史 2025-10-20 18:44:15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大家透露出一个惊人的消息。如果这样持续下去,整个联合国家可能会此而破产。成员国拖欠联合国的费用太多了,已经高达7.6亿美元,这可以说是个惊人的数字。 7.6亿美元的拖欠会费看似只是一串数字,背后却牵扯着全球多边体系的运转根基,更暴露了部分成员国“只享权利不担义务”的真实面目。 联合国的会费可不是随便分摊的,而是根据各国经济实力算出来的,有明确的上下限规定,上限是22%,下限仅0.001%,简单说就是国力越强,分摊比例越高。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长期占据22%的常规预算分摊比例,还得承担近30%的维和经费,可就是这个该扛大旗的国家,却成了最大的“老赖”。 根据最新数据,美国累计拖欠的联合国会费已经超过30亿美元,光2025年应缴的常规预算就欠了8.2亿美元,再加上往年的维和经费欠款,妥妥的欠费榜“头把交椅”。 更讽刺的是,美国2025财年的军费预算高达9000亿美元,还计划额外投入1500亿美元加强战备,对比之下,欠联合国的这点钱连军费的零头都不到,说白了就是不想交,而非交不起。 这种操作其实是美国的老套路了,上世纪90年代就曾因拖欠会费引发众怒,当时马来西亚代表直接痛斥其“非法且不可接受”,澳大利亚也直言这会威胁联合国的稳定运转。 可美国非但不知收敛,反而把拖欠会费当成施压工具,比如1999年通过“联合国改革法”,把缴费和联合国改革挂钩,逼着机构按自己的意愿调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更是变本加厉,直接停缴会费,摆出一副“我是老大我任性”的姿态。 除了美国这个“巨无霸”欠费户,巴西、阿根廷等国也因经济困境拖欠会费,但这些国家的欠款总额加起来还不到总欠费的3%,真正拖垮联合国财政的还是美国的“恶意拖欠”。 反观中国,作为第二大会费国,不仅按时足额缴纳,分摊比例还从2013年的5.148%涨到了2025年的20%以上,直逼美国的上限,仅2024年就缴清了4.8亿美元会费,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大国责任。 这种鲜明对比,更凸显出部分发达国家的责任缺失,就像一个聚餐时抢着坐主位,结账时却装睡的人,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这笔拖欠的会费,直接让联合国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联合国的预算主要用于日常行政、维和行动、人道主义援助等关键领域,2023年光是维和行动就花了65亿美元,可现在资金短缺已经开始拖累这些核心工作。 为了省钱,联合国不得不关闭纽约总部的一处员工入口,减少加班费用支出,甚至给工作人员发邮件提醒随时携带身份证件,以防美国当局检查,这种捉襟见肘的场面,实在和联合国的国际地位格格不入。 更严重的是,维和部队已经被迫计划削减25%的规模,部署在欧亚非11个冲突地区的5万多名维和军警中,有1.3万到1.4万人要被遣返回国,而美国还趁机将2025年的维和拨款从10亿美元减至6.8亿美元,要求资金必须用在自己“特别关注”的区域,这种霸权行径无疑是雪上加霜。 古特雷斯为了缓解危机,不得不提出削减2026年人员编制18.8%的方案,砍掉2681个职位,把岗位数量降至11594个,同时将常规预算削减15.1%,降到32.38亿美元。 即便如此,联合国到2025年底的赤字仍可能超过4.5亿美元,几乎耗尽所有流动资金储备,2027年还面临退还6亿美元抵扣款的压力,这也是古特雷斯敢说“破产”的核心原因。 要知道,联合国维和预算仅占全球军费开支的0.5%,却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最具成本效益的工具之一,现在连这点钱都保障不了,那些依赖维和部队保护的平民,恐怕要陷入更大的危险之中。 联合国也曾尝试过创新融资方式,比如推动征收高端航空旅行税,让乘坐私人飞机或高端舱位的人多缴一笔钱,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但这种方案需要多国达成共识,推进起来举步维艰,短期内根本解决不了眼前的资金困境。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美国的拖欠行为本质上是对多边主义的挑战,联合国倡导的全球共治理念,与美国的“优先”政策产生了冲突,于是它就用欠费这种粗暴方式施压,试图让联合国沦为服务自身利益的工具。 这种做法不仅侵蚀了美国的国际信誉,更让全球治理体系陷入恶性循环——资金短缺导致联合国效率下降,部分国家以此为借口继续拖欠会费,最终形成“欠缴—低效—更不愿缴”的死循环。 说到底,7.6亿美元的欠费危机,考验的不只是联合国的财务能力,更是各国的大国担当。 当一个本该维护全球公平正义的国际组织,却要为基本运营费用发愁,甚至面临“破产”风险时,受损的绝不是某一个国家,而是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那些把会费当政治筹码的国家,或许能短期获利,但长远来看,终将失去国际社会的信任。

0 阅读:24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