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九大总督分布图,论油水最多的,一定是两江总督。 这份“肥”并非虚名,而是扎根

陈式评人生趣事 2025-10-20 21:51:08

清末九大总督分布图,论油水最多的,一定是两江总督。 这份“肥”并非虚名,而是扎根于两江地界(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天下无双的富庶根基,更藏在制度缝隙与权力网络的层层红利里。 两江总督的油水,首先来自“钱袋子”的天然优势。这里的赋税收入占全国三分之一,是清廷财政的“压舱石”。从田赋征收的“火耗”折算,到商业往来的厘金抽成,每一分税银流转中都藏着可操作的空间。而江南的漕运与两淮盐政更是“暴利引擎”——即便漕运有专门总督管辖、盐政有盐运使专司,但两江总督作为地方最高长官,无论是漕粮征集的协调、盐引发放的督办,都能通过“规礼”“报效”等名义分润红利,这部分隐性收入往往是明面薪酬的数十倍。 其次,其收入结构早已突破“俸禄”范畴。按清廷制度,两江总督年俸仅180两,即便加上1.8万两养廉银,仍难覆盖衙门运转开销——师爷年薪需千两,接待、通信等费用更是无底洞。于是“陋规”成为公开的补充:布政使、粮道等下级官员每年需送上固定“节礼”,商号、富户为求庇护也要缴纳“孝敬”,曾国藩任内仅这类陋规年收入就达30万两,换算成今值超数千万人民币。晚清上海开埠后,南洋海防、洋务企业的管理权又落入两江总督手中,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的经费调度中,更不乏权力变现的机会。 相比之下,直隶总督虽号称“封疆首吏”,掌京畿防务与外交大权,却要时刻处在皇权眼皮底下,贪腐受限;两广总督虽有海关收入,但战乱频仍导致财源不稳;其他如陕甘、云贵总督,辖区贫瘠,仅能维持基本开支。 唯有两江总督,既握着全国最厚的家底,又有足够的行政空间运作利益,成为官场公认的“第一肥缺”,也难怪曾国藩、李鸿章等重臣都视其为仕途核心目标。

0 阅读:29
陈式评人生趣事

陈式评人生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