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格力赚了224亿,结果董明珠一声咬定,这钱五年内不分红,统统砸进机床研发。这事儿,股东们气得差点把桌拍碎,谁都担心这224亿进了实验室就是如泥牛入海,花得干脆又漂得彻底。 2017年格力赚了224亿的消息传出来时,股东们早就等着分红过日子了,毕竟前两年格力分红大方得很,2015年每10股派15块现金,2016年更是涨到每10股18块,大家早把格力当成了能稳定拿收益的"摇钱树"。 可谁也没料到,董明珠一句话就把所有人的期待浇了冷水,说这224亿五年内一分不发,全都要砸进机床研发里,股东们当场就炸了,桌子都差点拍碎,心里全是慌的,就怕这几百亿进了实验室,连个响都听不到就没了。 股东们的担心不是没道理,先不说别的,格力是做空调起家的,跟机床八竿子打不着边。 2015年的时候,格力那点智能装备业务还只能归在"其他"里头,外销产值也就10来亿,跟上千亿的空调收入比起来,连个零头都算不上。 而且董明珠还说了,不买别人的技术,要从零部件开始自己研究,这话听着有志气,可懂行的都知道里头的门道——当时中国的高端机床全得靠进口,尤其是瑞士的五轴机床,咱们根本造不出来,2017年从瑞士买机床的钱一年就飙到112亿,那些上千万一台的高端型号,六成多都被咱们买走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机床这东西可不是拼拼凑凑就能成的,核心部件全被国外攥在手里。就说机床的"心脏"主轴,精度差一点都不行,还有控制机床的数控系统,全是国外的技术,咱们连门都摸不着。 董明珠说要自己搞,那就得从零开始,主轴得试验上千次才能成,数控系统得一行行写代码,这些全是烧钱的活。 股东们心里门儿清,实验室里的钱最不禁花,今天买设备要花钱,明天请专家要花钱,后天做试验失败了,材料钱又是一大笔,224亿看着多,真往机床研发里填,说不定连个浪花都掀不起来。 再说了,董明珠要把钱砸进去五年,这五年里一分分红没有,股东们的日子怎么过?好些买格力股票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有的是攒了养老钱来投资的,就盼着每年分红添点生活费;有的是靠股息补贴家用的,突然断了收入来源,谁能不急? 而且当时根本没人能打包票格力能把机床造出来,之前也没听说哪家家电企业能跨界搞成高端制造的,这不是明摆着把股东的钱往风险里扔吗? 还有更现实的问题,就算格力真把机床造出来了,能不能卖出去又是另一回事。当时市场上全是瑞士、德国的老牌机床,人家做了上百年,技术成熟口碑也好,格力一个新来的,就算造出来了,谁愿意买? 到时候机床没卖出去,224亿花光了,空调业务要是再受影响,格力的日子不好过,股东们的股票更是得缩水,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董明珠说"不做技术就永远依赖别人",可股东们想的是,依赖别人虽然要花钱,但至少稳当,不至于把家底都赔进去。 最让股东们犯愁的是,董明珠这脾气太强势,说一不二,认准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她自己说要"耐得住寂寞",可股东们耐不住啊,大家买股票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陪企业"寂寞"。 之前格力搞智能装备四年,也没见多大起色,现在又要往机床里砸更多的钱,谁能保证这次就能成?万一五年后研发失败了,224亿打了水漂,格力的财务状况肯定受影响,到时候别说分红,股价能不能稳住都不好说,股东们的损失找谁补去? 所以股东们气得拍桌子太正常了,这224亿是大家跟着格力一起赚的利润,凭什么一声不吭就全投进一个没把握的领域?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董明珠那样盯着长远,大多数股东看重的是眼前的实在收益,谁也不想拿着自己的真金白银去赌一个未知数,生怕这钱进了实验室就再也回不来了,最后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荷兰又出了个新规定,不许中国企业买高端半导体设备,格力立马把原定的三十台进口设备
【55评论】【6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