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吕特曾发出表示:不管是印度、巴西还是中国,如果还继续跟俄罗斯交易石油和

鉴清评趣 2025-10-21 10:53:46

北约秘书长吕特曾发出表示:不管是印度、巴西还是中国,如果还继续跟俄罗斯交易石油和天然气的话,我们将对你们采取100%的次级税制裁。 2025年7月14日,美国总统在白宫玫瑰园宣布,若俄罗斯未在50天内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将对所有进口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实施惩罚性关税。 次日,吕特在华盛顿国会山向参议员们进一步具象化威胁:通过二级制裁切断中俄印巴四国的能源命脉,迫使莫斯科在谈判桌上让步。 这种将经济武器化的策略,实则是北约在军事对抗受阻后的无奈选择——当俄罗斯战机持续突破北约领空、米格-31深入欧洲腹地12分钟却未遭击落时,西方阵营的军事威慑力已显露疲态。 印度外交部的反击堪称教科书级操作。7月16日,新德里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在例行记者会上抛出两组数据:欧盟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化石燃料花费219亿欧元,超出对乌军事援助32亿欧元;印度去年进口俄油占比40%,每桶便宜12美元,节省外汇80亿美元。 这组对比直指西方双重标准——当欧洲国家一边进口俄能源、一边对第三国挥舞制裁大棒时,印度的能源安全诉求显得合情合理。更微妙的是,贾伊斯瓦尔暗示可能重启中俄印三方机制,将能源合作升维至战略层面,此举既分散了北约火力,又强化了发展中国家联盟。 中国的应对则延续了“以静制动”的外交哲学。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重申对话谈判是解决危机的唯一出路,同时用数据拆解制裁荒谬性:2025年上半年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18%,能源结算90%采用本币,次级关税根本无法触及交易核心。 这种“去美元化”布局,实则是中俄经济韧性构建的深层逻辑——当西方试图用金融手段切断联系时,两国早已通过货币互换协议、跨境支付系统筑起防火墙。 巴西的处境颇具黑色幽默。作为全球最大糖业出口国,巴西2025年对俄出口额仅12亿美元,但进口俄化肥价值却达45亿美元。 当吕特的制裁大棒落下时,里约热内卢的农场主们发现,他们种植甘蔗所需的钾肥70%来自俄罗斯。这种产业结构的倒挂,让所谓次级制裁沦为自伤八百的闹剧——制裁俄能源最终可能导致巴西糖价暴涨,进而冲击全球食品供应链。 北约的焦虑本质上是战略困境的投射。2025年9月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普京公布的数据让西方沉默:俄罗斯经济连续两年保持4%以上增长,南方军区战机数量突破200架,新组建的两个海军步兵师即将服役。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约32国中仅有23国达到军费占GDP2%的标准,德国更因财政压力推迟F-35战机采购计划。当吕特要求成员国将军费提升至5%时,英国首相斯塔默在唐宁街10号对着预算报告眉头紧锁——医疗系统和养老金的缺口,远比购买美国武器更让选民敏感。 这场制裁闹剧暴露的,是旧秩序维护者的集体恐慌。当印度用S-400导弹构建南亚防空网,当中国055型驱逐舰常态化巡航白令海,当巴西与俄罗斯共建卫星监测站,发展中国家正在用实际行动改写全球权力版图。 吕特的威胁与其说是战略威慑,不如说是旧时代残影的最后一次挣扎。正如印度记者在发布会上的尖锐提问:“当欧盟还在进口俄能源时,有什么资格要求我们牺牲发展权?”这个问题,或许正是全球化新秩序的最强注脚。 当次级关税的硝烟散去,国际社会看到的不是威慑的成功,而是旧体系的裂痕。这场制裁风波最终会如何收场?发展中国家能否冲破传统霸权的枷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