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荒唐了!”9月28日辽宁,一男子到医院检查身体,拿到影像报告单时,突然愣住了。不是被上面的病情吓到了,而是检查结果中竟然夹带了几个非常不雅的文字,男子认为没得到尊重,气的拿着报告单找到医生,要求给个说法。[作揖] 辽宁新民市的李先生因为胸闷去医院做CT检查,第二天取报告时发现了个大问题,报告单上检查所见那一栏里,医学术语中间夹着几个跟医疗完全不沾边的脏字。 李先生拿着报告单直接找到影像科,他担心的不只是被冒犯,更怕连文字都能搞错,那检查结果还准不准,这关系到自己的健康马虎不得。 接诊的沈医生今年60岁了,看到报告后也傻眼了,他当场道歉说,那天患者特别多,打字时按错了拼音首字母,输入法自动联想出来的词他没注意就提交了。 沈医生立马重新打印了报告,这次反复核对了好几遍才交给李先生,医院发了通报对沈医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双方最后也达成了和解。 这件事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网友们看法不一。 “这事儿可真够离谱的,检查报告上出现这种词,简直是闻所未闻,医院的管理也太松懈了,这种错误根本就不该发生,想想都后怕。” “其实也能理解医生,一看就是拼音输入法的锅,那么多人排队,老医生眼睛都看花了,手一滑就出错了,关键是后面怎么没人审核一下。” “理解归理解,但这是医疗报告啊,是人命关天的东西,今天能打错脏话,明天会不会把未见异常打成可见肿瘤,想想就吓出一身冷汗。” “说到底还是流程问题,自己写的报告自己审,那审核不就是个摆设吗,医院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不能把所有压力都让一线医生扛。” “六十岁的老医生还在门诊一线,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活多、人少、压力大,系统还不智能,这种环境下出错几乎是必然的,不能全让个人背锅。” “我觉得不能光批评医生,医院得赶紧升级系统啊,连个敏感词过滤功能都没有吗,这种技术问题明明很容易解决,就是不愿意投入。” “看到老医生当场鞠躬道歉,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谁工作没出过错呢,只是这个错误的场合太特殊了,希望以后制度能更完善,既保护患者也体谅医生。” “这件事最可怕的是动摇了大家对医院的信任,以后拿到报告是不是得先当一回校对,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医患之间的信任建立起来难,摧毁可能就因为一件小事。” “感觉两边都有道理,医生确实辛苦,但患者的担心也完全合理,问题的根子不在某个人身上,而是整个系统需要优化。” “建议以后这种报告实行双签字制度,写的人不审审的人不写,再加上电脑系统自动筛查敏感词和常见错误,就能避免大部分问题了。” 你在看医疗报告时有没有发现过错误?你觉得医院应该怎样避免这类问题?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和建议。 信息来源:大象新闻2025-09-28发布视频
这位女士在美国医院工作,她自己都看不明白医院靠什么赚钱,平时病人也不多,且医院故
【8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