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猪油是战略物资?一位退伍老兵告诉我:90%的人不知道,猪油是“战时黄金”,千斤黄金也换不来一斤猪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说起猪油,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只觉得它是个过时的东西,超市里摆着各种进口橄榄油、亚麻籽油,谁还稀罕那一罐白花花的猪油?但如果我告诉你,在战争年代,一斤猪油的价值能顶千斤黄金,你信吗? 这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我爷爷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他跟我讲过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那年冬天在长津湖,气温降到零下四十多度,战士们的棉衣都冻成了硬壳,很多人的手脚都冻伤了。 补给线被切断,粮食吃完了,连野菜都挖不出来,就在这种绝境里,炊事班长掏出藏了好久的一小罐猪油,用雪水化开,每个人分了一勺。 爷爷说,那一口猪油下肚,整个人好像活过来了,身上有了热气,枪也能握稳了。 你可能要问,猪油凭什么这么厉害?道理其实很简单,一小块猪油的热量密度极高,在身体急需能量的时候,它能最快速地转化成热量和体力。 在那种极端环境下,吃一口猪油比吃一碗稀粥管用得多,而且猪油耐储存,不像粮食容易发霉变质,装在罐子里能放很久,行军的时候揣在怀里也不会坏。 更关键的是,猪油的用处远不止填饱肚子,战场上枪械最怕的就是卡壳,特别是在潮湿或者严寒的环境里,枪栓容易冻住或者生锈,那时候哪有什么专业的枪械保养油,战士们就用猪油擦枪。 猪油的油脂能形成一层保护膜,既防锈又润滑,关键时刻枪能不能打响,可能就靠这么一点猪油。 我看过一些解密的军事档案,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连坦克的履带都用猪油来防冻,因为它在低温下不会完全凝固失效。 战地医院的条件你们能想象吗?没有足够的药品,没有消毒液,伤员的伤口怎么办? 老军医们会用猪油涂抹,虽然现在看来这方法不够科学,但在那个年代,猪油至少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伤口的二次感染,有些战士的手脚冻伤了,涂上猪油能缓解疼痛,避免情况恶化。 从国家层面来看,猪油的战略意义就更明显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曾经下令限制猪油出口,为什么?因为日本本土缺少油脂资源,他们需要从占领区掠夺猪油来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 猪油里的甘油成分是制造炸药的重要原料,切断了猪油供应,就等于卡住了敌人的脖子,美国在二战时也把猪油列为战略物资,优先供应军队使用。 可是到了和平年代,猪油的命运来了个大转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一些研究把心血管疾病的锅扣在了动物脂肪头上,各种植物油品牌趁机大肆宣传,说猪油不健康,会堵血管。 这股风吹到国内,再加上商业利益的推动,猪油就这么被打入冷宫了,很多人家的厨房里,猪油罐子被色拉油瓶子取代,老一辈人炼猪油的手艺也慢慢失传了。 但科学是会进步的,这些年营养学界对猪油有了新的认识,适量摄入猪油并不会像之前说的那么可怕,它含有的一些脂肪酸对身体是有益的,而且特别适合高温烹饪,不像某些植物油加热后会产生有害物质。 关键还是一个度的问题,不是说猪油有多神奇,而是不应该妖魔化它。 站在今天回头看,猪油的价值其实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是那些最基础、最朴实的。 黄金在战场上不能吃不能用,但一罐猪油能让士兵活下来,能让武器继续战斗,这种实用价值,是再多金银珠宝都换不来的。 现在的日子好过了,我们不需要靠猪油来续命,但这段历史不该被遗忘,那些在极端环境下生存下来的智慧,那些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困难问题的经验,值得我们记住。 或许哪一天,当危机真的来临,我们会重新想起,原来生存所需的,从来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而是这些最基本的物资和最朴素的智慧。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我们欠猪油一声“对不起”,李时珍会告诉你猪油惊人的好处!——澎湃新闻
老实人脾气好一般小事不会和你计较,等到你真把他逼急了那就是突破他底线了,最后结果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