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格力赚了224亿,结果董明珠一声咬定,这钱五年内不分红,统统砸进机床研发。这事儿,股东们气得差点把桌拍碎,谁都担心这224亿进了实验室就是如泥牛入海,花得干脆又漂得彻底。 换谁估计都得急眼,毕竟分红是真金白银的收益,机床研发这事儿太没谱了。那会儿圈子里都知道,高端机床这活儿是块硬骨头,德国、日本的企业攥着技术不放,咱们想买台像样的设备不仅得花大价钱,还得看人家脸色,采购周期能拖大半年。更憋屈的是,董明珠早就摸过底,跑去国内老牌机床厂问过,想要的精度根本做不出来,核心技术卡得死死的。 但董明珠心里门儿清,这钱不是乱砸的。那会儿格力虽然在家电行业稳坐头把交椅,可造空调核心部件的高端设备全得从国外进口,等于脖子一直被别人掐着。她后来跟人聊起这事儿时说,总不能一直买别人的零件组装,得从根上自己搞,不然国家工业永远抬不起头。这话听着硬气,背后全是对制造业痛点的琢磨。 只要没有自己的高端装备,再牛的产品也只是“组装货”,哪天人家断供,整条生产线都得停摆。 没想到这钱砸下去,见效还真不算慢。就在宣布不分红的同一年,格力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GA-F500就造出来了,重复定位精度能到5微米,比头发丝还细不少,直接就用在自家空调叶轮加工上,不用再看进口设备的脸色。 这一下算是捅破了窗户纸,之后格力的机床产品线越做越全,卧式、立式、车铣复合的机型挨个亮相,连汽车、3C电子这些行业的订单都拿了不少。 现在再去看格力的智能装备智慧园,早就不是当年的小打小闹了。厂房里一排数控机床正忙着生产,物流车拉着设备往北美、欧洲送,客户都是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撑起这摊子的是上千人的团队,一半以上都是研发人员,手里攥着上千项专利,连高精度直线伺服电机这种核心部件都能自己造,技术水平跟国际上比也不落下风。 当年拍桌子的股东们估计早没脾气了。这224亿没打水漂,反而砸出了一条自主研发的路。要知道那会儿不少企业都想着走捷径,买现成的零件组装凑数,董明珠偏要啃硬骨头,从零部件到整机一点点抠技术。 现在看来,这步棋走对了。格力不仅不用再花冤枉钱买进口设备,自己造的机床还能反过来卖给国外,成了支撑制造业升级的“硬家伙”。 说白了,董明珠当年的底气不是赌出来的,是看透了制造业的根本。没有自己的核心装备,再大的企业也只是沙滩上建楼。 这224亿没分掉的红利,最终变成了不被别人卡脖子的底气,这笔账算下来,可比当年的分红值多了。
我发现了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在成为发达国家之后,无论是主动
【14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