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5年,71岁的武则天宠幸完42岁的沈南璆,猛地将锦被扫落在地,厉声骂道:

顾议史实 2025-10-21 18:44:39

公元695年,71岁的武则天宠幸完42岁的沈南璆,猛地将锦被扫落在地,厉声骂道:“没用的东西!”   她一声怒吼,锦被落地,不只骂的是沈南璆,更是骂尽了权力之下的孤独与荒凉。   很多人只记得武则天的狠,却忘了她的冷,公元695年,冬夜冷得像刀子,洛阳宫室里燃着龙涎香,帘内一场“私下的事”正发生。   沈南璆,42岁的御医,长得像她年轻时的丈夫李治,一度成了她的“替身”,也成了她情感的缝补针。   71岁的武则天还在用自己的方式证明:我还掌控一切,但她越掌控,越失控,那晚,沈南璆不知是身体不济,还是心不在焉,一场本该取悦女皇的“夜谈”,成了引爆怒火的导火索。   锦被被扫落地,她一句“没用的东西!”不是情绪,而是判决,这一声骂,不是骂沈南璆没能“尽责”,而是骂他没能完成她心里那个空洞的角色,她不是在找一个人,她是在找自己。   沈南璆的“美貌”和“温顺”是他的敲门砖,却也是锁链,她需要他像李治,需要他懂她,但他既不是李治,也不懂她。   他是她手中的棋子,棋子只能走她允许的步数,不能多一步,也不能少一步,宫廷里的温柔乡,从来就是修罗场。   沈南璆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这些看似受尽恩宠的“男宠”,其实每一个都踩在刀锋上走路。   有人说武则天重色,其实她重的是“掌控感”,她在权力的巅峰,谁都不敢违逆她,但也没有人敢真正靠近她。   她想要的不只是身体的陪伴,更是精神的统治,沈南璆不懂这一点,所以才会落得个“扫被逐出”的下场。   他不是“没用”,他只是没有在那个晚上,完成女皇“心中剧本”的角色扮演,她要的不是一个人,她要的是一个镜子,能随时照出她想看到的样子,而他失败了。   失败的代价很快就来了,武则天一怒之下,不仅自己翻了脸,还迁怒到与沈南璆关系密切的白马寺僧人,直接拔了他们的根,你跟不跟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若不从,便无退路。   这种行为看似狠,其实是虚,越是怕失控的人,越是要把控制外化成惩罚,沈南璆只是触碰了她的禁区,“不再崇拜”,在这个权力游戏里,谁都不是赢家。   锦被落地之后,沈南璆的命运就像宫墙外冬天的落叶,迅速被风吹走,他被贬岭南,去了一个连地图都找不到的地方,最后不知死在什么地方,悄无声息的,连个像样的坟都没有。   他的名字只在几本史书里被随便写了几笔,再无下文,这和张易之、薛怀义的命运何其相似?前一秒是掌中宝,后一秒是弃子。   权力从来不讲感情,更不会讲忠诚。你有用的时候是人,你没用了就是物,最关键的是,这种“宠爱”从来不是基于平等。   就像给猫喂食,你高兴就喂,不高兴就踢,武则天不是爱他们,而是用他们填补情感的空洞,她也知道这些人靠不住,但她也别无选择,她不信任任何人,包括自己。   有趣的是,她死后立下的“无字碑”,成了她最深的控诉,字都不敢写,她知道,无论写什么都是谎话,她也知道,所有的宠爱,都是虚构。   而沈南璆,就是这出虚构戏里,一个早早被删掉的配角,沈南璆式的角色,在今天的舞台上,俯拾皆是。   沈南璆的悲剧,不只是他自己的错,也不是武则天的私心使然,而是整个权力结构注定的结局,在那个体系里,所有人都在演戏,只是剧本写得太惨,结局注定没人能笑着走出舞台。   今天我们重看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八卦谁吃亏,而是要明白,真正令人唏嘘的不是宫廷里的风流韵事,而是当人被卷进权力的漩涡之后,情感、尊严、甚至生命,都变得那么轻。   武则天走了,沈南璆也走了,但这场“锦被落地”的故事,却还在不同的舞台继续上演,谁是下一个被扫出门外的“没用的东西”?这个问题,比历史更现实。 信息来源:徐昌龄——《如意君传》

0 阅读:5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