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传来大消息,普京停火条件曝光,又降低了!俄罗斯从乌军必须撤离乌东四州,变成只需要撤离顿涅茨克州! 这和之前的诉求比,等于直接砍了四分之三,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那三个州的乌军控制区,俄方居然不再提要求了。 现在乌军在顿涅茨克州手里还攥着不少硬骨头。像红军城、顿河君士坦丁罗夫卡、红利曼这些地方都是据点,还有康斯坦丁诺夫卡、德鲁日基夫卡、米尔诺赫拉德,更别说顿巴斯地区最后那道核心防线——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双子城。算下来乌军在该州至少有8个要塞级别的控制区域,每个地方都修了层层工事。 按当前俄军的推进节奏,想把这些地方全拿下来可不是件容易事。军事分析机构那边估算,光顿涅茨克这一个州,俄军可能得打到2027-2028年才能彻底夺取。要是还按之前的计划打乌东四州,那时间更是没个准头,说不定得再耗上五六年。 这种条件松动,明眼人都能看出点门道——俄方恐怕是没法再坚持打几年全面战争了。这场冲突从2022年打到现在,俄军的兵力、装备、后勤补给都在持续消耗。 虽然俄方一直没明说,但前线部队的轮换压力、军工生产的产能瓶颈,这些问题都藏不住。之前为了维持乌东四州的战线,俄军不得不从国内调派大量预备役,现在把目标缩到顿涅茨克,多少是想集中力量打个“重点突破”。 但这并不意味着乌克兰就能轻松松口气,相反,要是真要在顿涅茨克和俄军死磕,乌军得付出比现在多几倍的损失。 那些要塞区域看着固若金汤,可俄军现在改用了“蚕食战术”,每天靠着炮火轰、步兵一点点推进,乌军每守一天都得掉一层皮。 之前红利曼争夺战的时候,乌军一个旅守了半个月,最后撤下来的时候只剩三分之一的兵力,这种消耗战对双方都是煎熬。 有意思的是,俄军最近把不少从赫尔松、扎波罗热方向抽调的部队都往顿涅茨克凑,还加派了不少瓦格纳残余的雇佣兵和地方武装。 他们现在不追求大范围穿插,而是盯着乌军的补给线打,比如斯拉夫扬斯克周边的公路、铁路,俄军天天用无人机和导弹炸,就是想断了乌军的后路。 特朗普那边也没闲着,这次和普京通话后,美国共和党已经放风说要是特朗普上台,会推动俄乌和谈。这对俄方来说也是个机会,毕竟美国要是减少对乌援助,乌克兰的处境会更难。 但乌克兰这边态度也硬,泽连斯基最近在记者会上说“不会放弃任何一寸领土”,顿涅茨克作为顿巴斯的核心区域,乌军肯定不会轻易让出来。 乌军现在虽然有西方援助的坦克、装甲车,但数量还是不够支撑大面积防御。顿涅茨克的地形多是平原和丘陵,俄军的装甲集群能发挥优势,乌军只能靠城镇巷战来拖延。 之前在德鲁日基夫卡,乌军把居民楼改成堡垒,每栋楼都安排狙击手和反坦克小组,俄军每攻下来一栋都得付出几十人的伤亡,但架不住俄军人数多,慢慢磨也能磨下来。 俄军这边的后勤也有改善,之前因为战线太长,补给经常跟不上,现在缩到顿涅茨克,补给线短了不少,弹药和食品供应比之前及时多了。 但士兵的厌战情绪也是个问题,最近有不少俄军士兵的家书被曝光,里面都在抱怨“打不完的仗”,士气确实不如刚开始的时候。 说到底,这场冲突打到现在,早就不是“谁能赢”的问题,而是“谁能耗得起”。俄方降低条件,是想从“全面战争”转向“局部胜利”,至少能拿着顿涅茨克当谈判筹码; 乌克兰则得在“死守领土”和“减少损失”之间找平衡,要是把所有兵力都堆到顿涅茨克,其他方向可能会出漏洞。 西方援助的节奏也很关键,欧盟最近承诺的500亿欧元军事援助还没完全到位,美国国会那边对援乌法案也有分歧。 要是这些援助拖上几个月,乌军在顿涅茨克的防御很可能会出现缺口。俄军显然也在等这个机会,最近加大了对斯拉维扬斯克的进攻力度,就是想趁乌军装备没补全的时候撕开防线。 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顿涅茨克州的煤炭资源丰富,控制这片区域能给俄方带来不少经济收益,这也是普京不愿放弃的原因之一。 之前乌东四州里,顿涅茨克的工业基础最雄厚,拿下这里既能削弱乌克兰的经济实力,也能给自己的战争机器补充能量。 乌军这边也在做准备,最近从哈尔科夫调了两个机械化旅到顿涅茨克,还部署了不少西方援助的“海马斯”火箭炮,专门用来反击俄军的补给点。双方现在就像两个疲惫的拳手,都在找对方的破绽,谁先撑不住谁就输。 普京这步棋既是无奈之举,也是算准了双方的软肋。要是乌军顶不住顿涅茨克的压力,可能会被迫坐到谈判桌前; 要是乌军能撑到西方援助的新一批装备到位,俄军的“重点突破”说不定也会泡汤。这场仗的走向,现在全看顿涅茨克那几个要塞的争夺结果,每一个城镇的得失,都可能改变整个冲突的节奏。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