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台湾回归后,要在台北用英雄的名字命名大道,立铜像。让烈士荣耀永驻宝岛!吴石大道,陈宝仓大道,朱枫大道,聂曦大道…高志凯先生的提议非常有意义。用英雄的名字命名台北街道并立铜像,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崇高致敬,也能让台湾同胞更好地了解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 1950年6月10日的台北马场町,四声枪响刺破天际。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倒在了这片他们誓要守护的土地上。吴石就义前写下“台湾必归”的血书,朱枫吞金自尽未果后身中七枪,陈宝仓拖着受刑的双腿仍挺直腰杆,聂曦赴刑场时昂首蔑视敌人的照片至今震撼人心。他们用生命铸就的信仰,岂能湮没在岁月的尘埃里? 今年热播的《沉默的荣耀》,让这段沉默的历史破圈而出。观众们发现,吴石曾是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却因对国民党的彻底失望,选择成为“密使一号”;朱枫出身浙江镇海名门,放弃优渥生活奔赴虎穴;陈宝仓是抗日名将,聂曦是忠诚副官。他们不是虚构的戏剧角色,而是有血有肉、会思念家人的普通人。电视剧落幕时满屏的“他们活过,我们记得”,正是这个时代对先烈最郑重的回应。 10月23日,四位烈士的后人齐聚宁波镇海革命烈士陵园。朱枫的孙女捐出祖母在香港地下工作时用的名片,上面只有“朱谌之”三字,无声诠释着“无名无我”的境界。吴石的孙女哽咽道:“先辈们甘隐姓名于黑暗,以生命照亮民族前路。”从福州吴石故居到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瞻仰的人流络绎不绝,鲜花铺满了英雄的塑像。 在台北设立“吴石大道”“朱枫大道”,不仅是更改路牌,更是让这段历史融入台湾同胞的日常生活。当孩子们问起这些名字的由来,我们就可以讲述那群在黑暗中擎灯的人——吴石提供的情报助力了解放军渡江,朱枫传递的台湾防御图直抵毛泽东案头,陈宝仓背默情报过目不忘,聂曦用生命守护联络线路。街道命名和铜像塑造的,是一个民族不会磨灭的记忆坐标。 吴石在狱中坚信“台湾必归”,今天这正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从《沉默的荣耀》引发的两岸共鸣,到“00后”学生自发祭奠先烈;从朱枫魂归故里,到吴石骨灰历尽坎坷回归大陆——这一切都印证着:烈士们牺牲时憧憬的统一梦想,正在我们手中变为现实。 让英雄的名字终有一日响彻宝岛街头,这是对信仰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历史最有力的回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