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外遇到一对中年夫妇,他们说自己到城里来买药,可钱包丢了,希望能要到一些钱回家,我没想太多,就把身上用来吃饭的钱给了他们,饿着肚子去了学校,晚自习放学出门,那对夫妇却还在那里,用着同一套说辞向别人讨要路费。
隔壁的阿瓜感冒,窝在床上不想动,我跑去药店给他买了药,给他带午饭,把他的衣服送去洗衣店,结果没多久我得了重感冒,比阿瓜还严重,去打点滴的时候我有气无力地想,讨厌,真是倒霉。
路上看到几只流浪猫,有一只很瘦弱,毛发脏兮兮的,一直跟着我喵喵叫,我就把它带回了宿舍,给它洗澡的时候它却挠了我好几下,吃完了火腿肠也不肯安生,晚上叫个不停,不得以我只好第二天把它放回了原处,然后一个人默默去医院打疫苗。
这样的事情多了,就会懊悔,为什么要善良,老是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麻烦,干脆做个纯粹的利己主义者吧。
于是突然汗毛倒立,觉得自己很有道理,但理性和感性同时告诉我,不不不,这样不对。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我想了很久,最终得出一个匪夷所思的结论,我不敢。
其实在生活里的很多时刻,我都扮演着接受善意的角色。
小时候我迷路,是一个陌生人把我送回了家。
在异地丢了钱包,在广场唱歌的小伙子请我吃了一顿馄饨。
我觉得最最艰难,最黑暗的时刻,每天都能收到温暖的笑容。
这样细碎的事太多太多,我也总是心安理得的接受,以致我忘记,我原来也是在依靠别人的善意过活。
因而我害怕,害怕有一天我成为了一个纯粹的利己主义者,因为等价交换的定律,这样的事情就再也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我也再不能接受得心安理得。
我不够牢不可破,也做不到八风不动,如果没有别人的善意,虽说不会活不下去,但生活肯定会变得一团糟。
想想就觉得可怕。
所以我总是想着尽自己的一份力去温暖其他人,因为我相信我付出了多少,就能得到多少,所以他人开心我便也会觉得心安,我的喜悦拥有了理由。
这不是无来由的给予,而是证明与传递,证明我并不总是像一个乞丐一样接受别人的馈赠。
而在我最寒冷的时刻,因为我曾经送出的善意,或许就会有传递许久,远道而来的阳光,在温暖了许许多多人之后,又重新回到我身上,温暖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