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我,无房无车,月薪8000,一份双休的工作。不出意外的话,我可能就是我家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2025-10-26 07:38:50

30岁的我,无房无车,月薪8000,一份双休的工作。不出意外的话,我可能就是我家里的最后一代了,当年我差一点就结婚了,如今的我,单身已有7年,早就不会谈恋爱了,成家立业再也不是我的目标了,一个人做三两小菜,喝二两小酒,及时行乐的幸福才是。 当年那事儿,现在想起来还像昨天。谈了三年的对象,从大学毕业一路走到谈婚论嫁,双方家长坐在一起的那天,空气都带着紧绷的味道。他家里想在市区买套婚房,首付差十万,他爸妈话里话外希望我家能补上,说“都是为了小两口以后好”。可我爸妈就我一个女儿,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本来是想给我当嫁妆应急的,突然要拿去填首付,心里难免委屈。我夹在中间,一边是相处三年有感情的人,一边是心疼我的父母,劝了这边劝那边,最后他不耐烦地说“你家这点诚意都没有”,我突然就累了。那时候才明白,原来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还裹着柴米油盐的现实,裹着两边家庭的期待,压得人喘不过气。分开后的头一年,我总在深夜失眠,想着是不是自己太矫情,是不是再妥协一点就能有个“完整”的家。 后来试着相亲,介绍人一开口就是“有房吗”“月薪多少”“父母有没有社保”,像在给商品标价。见过几个男生,有的一见面就规划着什么时候生孩子、换多大的房,仿佛我只是他人生规划里的一个零件,而不是一个想一起过日子的人。次数多了,我就没了兴致,慢慢也就断了相亲的念头。这七年,我换过一次工作,从天天加班的互联网公司跳到现在的国企做文员,工资不算高,但胜在稳定,双休从不加班。月薪8000,在这座二线城市,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每个月还能存下一点,不用啃老,也不用为了攒首付省吃俭用缩衣节食。 我租的房子不大,但带个小厨房,每天下班路过菜市场,总会停下来挑一把新鲜的青菜、几个饱满的番茄,偶尔买点排骨或者鱼虾。回到家系上围裙,慢悠悠地洗菜切菜,炒个糖醋排骨,清炒一把时蔬,再煮个简单的汤,倒上二两散装米酒,坐在小餐桌前慢慢吃。不用应付谁的口味,不用着急收拾碗筷,边吃边刷喜欢的纪录片,或者听听播客,那种不被打扰的踏实感,是以前谈恋爱时都没体会过的。周末不用早起赶饭局,不用陪谁走亲访友,要么宅家看书喝茶,要么背着包去周边公园散步,累了就找个长椅坐下来晒太阳,看着来往的人群,心里平静得很。 爸妈一开始天天催,甚至托亲戚朋友轮番劝说,说“女人年纪大了就不好找了”“老了没人照顾多可怜”。我没跟他们吵,只是偶尔把自己做的菜拍给他们看,跟他们说工作不忙、身体挺好,慢慢的,他们看到我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脸上有了笑容,不再像以前那样愁眉苦脸,催得也越来越少了。上次回家,我妈还主动给我装了一袋她腌的咸菜,说“你一个人做饭,就着咸菜也香”。身边的朋友,有的早早结婚生娃,背着房贷车贷,每天在辅导孩子写作业和应对婆媳矛盾中打转,偶尔约出来吃饭,总在吐槽“羡慕你现在的自由”。我从不炫耀自己的生活,也不评判别人的选择,毕竟每种日子都有自己的难处,只是我更清楚,自己受不了那种被现实裹挟的勉强。 很多人说我这样是“自私”,说“无房无车单身就是失败”,可成功的定义从来就不该只有一种。月薪8000不算富裕,但够我体面生活;没结婚不是逃避责任,只是不想把婚姻当成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更不想让孩子来承受我无法承担的生活压力。现在的年轻人,谁不是在房价、教育成本、养老压力的夹缝里求生存?为什么一定要用“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的老标准来绑架自己?难道凑活结婚、勉强生子,就能算得上圆满吗? 我们这代人,早就不是只为了“活着”而活了,我们更想为自己活一次,更想追求内心的安宁和自在。所谓的“最后一代”,不是消极躺平,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不把自己的压力转嫁到下一代身上,不把婚姻当成人生的必答题,这或许也是一种负责。 那些为了“完成任务”而走进婚姻的人,真的比我过得幸福吗?我们穷尽一生追求的幸福,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还是别人期待的?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8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