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现在急眼了! 冯德莱恩:欧盟需要稀土,如果中方坚持管制,欧方将采取一切手段。 迟迟得不到中国的稀土供应,冯德莱恩终于急了:欧盟需要稀土,如果中方坚持管制,欧方将采取一切手段,应对中方措施。 这话听起来真够霸道的!欧盟领导人一开口就是威胁,好像世界该围着他们转。稀土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商品,它是高科技产业的命根子,电动车、智能手机、军事装备都离不开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供应国,凭什么不能管好自己的资源?冯德莱恩的言论暴露了西方的双重标准——自己搞保护主义时闭口不谈,别人一动就跳脚。 稀土被称为“工业黄金”,全球80%的产量来自中国。数据不会说谎:欧盟进口的稀土中,超过90%依赖中国渠道。这么高的依存度,欧盟不该反思自己的战略失误吗?一味指责别人,简直是掩耳盗铃。中国实施管制,不是为了卡谁的脖子,而是基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过去几十年,稀土开采导致水土污染,代价沉重。 冯德莱恩扬言“采取一切手段”,这词儿听着耳熟。不就是老套的施压战术吗?欧盟要是真有心解决问题,就该坐下来谈合作,而不是挥舞大棒。全球供应链本是互利共赢的链条,硬要掰成零和游戏,最终伤的是自己。欧盟的绿色转型计划依赖稀土,缺了供应,那些碳中和目标恐怕要泡汤。 中国的稀土政策不是突发奇想。早在2010年,世贸组织就认可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理权。资源主权是国际共识,欧盟自己也没少干类似的事——比如对关键技术的出口限制。现在倒打一耙,实在荒唐。数据表明,中国稀土储量仅占全球三分之一,却承担了超八成的开采压力,这公平吗? 欧盟若真动用“一切手段”,无非是关税壁垒或技术制裁。但这些招数早被历史证明是双刃剑。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时,美国对华稀土加税,结果自家企业叫苦不迭。欧盟难道想重蹈覆辙?合作开发替代来源才是正道,非洲、澳大利亚也有稀土矿,欧盟投资不足却怪别人,逻辑何在? 冯德莱恩的急迫背后,是欧盟战略短视的缩影。稀土问题折射出全球化的裂痕——强者总想制定规则,弱者只能服从。中国坚持管制,不是对抗,而是捍卫公平。环境代价、劳工权益、长期战略,这些因素欧盟视而不见,只盯着自己的供应链危机。 读者们,资源争夺战早已打响。欧盟若继续傲慢,只会加速自己的孤立。对话与创新才是出路,比如回收利用稀土技术,欧盟在这方面投入不足,却怪供应中断。数据显示,稀土回收率不足10%,潜力巨大却无人重视。抱怨之前,先看看自己的后院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