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对美国船只进行收取特别港务费以来,从美国到中国的货物到中国港口的美国船只

柳淮蕊 2025-10-26 22:55:29

自从中国对美国船只进行收取特别港务费以来,从美国到中国的货物到中国港口的美国船只,为了逃避停靠特别港务费,他们有了新办法。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交通运输部10月14日刚印发《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明确每净吨400元的收费标准,美资持股25%以上、美籍运营的船舶都得缴。 结果才十天工夫,各种“歪招”就全冒出来了,可仔细一算成本,根本没一个能真正占便宜,反倒暴露了他们既想赚中国市场的钱,又不想守中国规矩的丑恶嘴脸。 最折腾的当属换旗改籍这招,太平洋航运10月16日刚宣布架构调整,又是换董事又是迁总部,把半数自有船换成新加坡旗,还把合同签署中心搬到新加坡,对外宣称“中美收费都不适用于我们”。 这操作看着精明,实则全是成本窟窿,船舶换旗光手续就得跑半个月,每艘船的登记费、公证费加起来就几十万,更别说停航等待的损失。 他们旗下一艘3万净吨的散货船,停航一天光租金损失就8万,换旗折腾20天,损失早超百万,而单次港务费也就1200万,这么一算,半年都赚不回成本。 更讽刺的是,中国政策早把“运营控制权”算进去了,就算挂新加坡旗,只要实际由美资操控,照样得缴,太平洋航运这通操作,纯属给海事部门送“重点核查名单”。 美森轮船的“绕路术”更显拙劣,10月14日政策生效后,旗下“MATSON WAIKIKI”号直航上海得缴1209万,他们立马改道韩国济州港,先卸一半货再由韩国船转运。 他们起初算得挺清楚:多烧两天油花15万,能省300万港务费,可济州港很快被美国货物挤爆,原本一天能卸完的货,现在得等5天,美国零售商因货物延误每天赔违约金,一件T恤的零售价硬生生涨了3美元,最后全由美国老百姓买单。 更让他们傻眼的是,青岛港直接推出“快班列”服务,韩国转运来的货物4小时就能上火车送内陆,比绕路前还快半天,码头费还减20%。 到10月20日,美森一半船舶不得不改回直航,此前的绕路成了彻头彻尾的无用功。 ADM公司的“混货蒙骗”,更是成了自作自受,为少缴美国大豆的港务费,他们把美国大豆和泰国大豆混装,伪装成“进口混合豆”。 可中国海关的产地识别技术早不是吃素的,通过光谱分析一眼就能查出大豆的蛋白含量和产地特征,ADM不仅要补缴费用,还被处以10%罚款。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调整比例,一艘船装70%巴西大豆和30%美国大豆,等于把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巴西。 有数据显示,10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直接降了15%,这明摆就是丢了生意。 马士基的“转港规避”也没好到哪去,10月15日宣布让两艘美国旗船跳过宁波港,改在韩国釜山卸货再转运,可这一调整直接拉长了交货周期,原本12天到港的货物,现在得18天,中国客户纷纷转投中远海运。 要知道中远早承诺不涨价,还能保证时效,马士基这波操作,反倒帮对手抢了生意。 BIMCO 10月14日的报告早说了,散货船受收费影响最大,45%可能缴费,可这些船要是退出中国贸易,损失的是美国出口商的市场,毕竟中国占全球散货需求的28%,不是说丢就能丢的。 这些避费手段之所以行不通,根本在于中国政策早堵死了漏洞。 办法里明确,不管挂哪国旗,只要美资持股超25%、实际运营由美方控制,都得缴费,连“中国建造的船舶豁免”这一条,都成了中国造船业的意外红利。 美国Matson公司直接斥资24亿向中国船厂订船,老板直言“比韩国便宜18%还能避费”。 这就有意思了,美国船企费尽心机避费,最后反倒给中国造船业送了订单,这波操作堪称“反向助攻”。 这么看来,美国船企的“避费闹剧”,本质是对中国规则的漠视和侥幸心理在作祟。 中国收特别港务费,本就是对美国乱收中国船只费用的对等回应,收费标准、豁免条件全公开透明,交通运输部的办法写得清清楚楚,可他们偏要靠耍小聪明钻空子,结果不是成本超支,就是丢了市场。 10月24日的数据显示,首批缴费的18艘美船里,已有12艘放弃避费选择直航,因为他们算明白了:绕路、换旗的成本比缴费还高,与其折腾不如守规矩。 这事也给所有想和中国打交道的外国企业提了醒,中国市场欢迎守规矩的玩家,但绝不吃“耍小聪明”那套。 政策的口子开得明明白白,豁免条件摆得清清楚楚,真要想降低成本,完全可以像Matson那样合作造船,而不是搞这些偷鸡摸狗的避费手段。 美国船企的教训就在眼前,那些还想靠“下有对策”蒙混过关的,最后只会发现,中国的规则看似留了缝,实则早织好了网,再折腾也是白费劲,反倒把自己折腾进去。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