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古玩城一件青铜弓形器,牵出与秦东陵国宝相关的文物大案 一件沾满泥锈的青铜弓形器,成为撕开横跨多省文物犯罪网络的突破口。2020年10月8日,徐州古玩城的例行巡查中,化装侦查员的敏锐目光锁定了这件器物——其器型与山东前掌大遗址出土的商代晚期弓形器高度吻合,专家鉴定确认这是古代战车驭手固定缰绳的珍贵文物,承载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顺着这件文物的线索,警方将焦点对准古玩店主关某。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在考古圈与文玩圈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其发表的文博论文竟暗藏玄机,字里行间泄露了徐州某重点文保单位被盗在册文物的关键信息。专案组循迹追查,不仅摸清了他两处秘密文物仓库的位置,更发现其社交圈的惊人内幕:8名有盗掘、倒卖文物前科的人员与其频繁往来,其中一人竟是盗掘秦东陵1号墓的刑满释放人员。 秦东陵1号墓作为秦始皇曾祖父秦昭襄王的陵墓,曾遭盗掘流失的"八年造漆木高足豆"堪称国宝级文物。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的29字铭文"八年相邦薛君造",不仅证实了"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曾任秦相邦,更破解了"相邦职位高于宰相"的历史谜团,在学术界掀起研究热潮。而关某团伙与秦东陵盗墓前科人员的勾结,意味着这张犯罪网络早已伸向国家级文保单位。 我国法律对文物犯罪的打击态度历来明确,盗掘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古墓葬,或盗窃珍贵文物的行为,可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关某团伙一边披着"文化研究者"的外衣发表论文,一边暗中勾结前科人员觊觎地下文物,其行为不仅触犯法律红线,更对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造成严重威胁。 从商代弓形器到秦代漆木高足豆,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密码。这起案件再次警示:文物不是可以倒卖的商品,任何试图触碰文物保护红线的行为,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