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斯霍夫,滚蛋!”这一口号响彻了荷兰的街头。荷兰首相斯霍夫遭到民众抗议,荷兰民众用行动表达对斯霍夫的不满。 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部突然援引1952年的旧法,宣布临时接管安世半导体。 这家总部在奈梅亨的企业,早已是中国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政府直接暂停中国籍高管的职务,指责存在严重治理缺陷,更直言担心关键技术被转移出欧洲。 第二天,美国就把闻泰科技旗下安世纳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紧接着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出手,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特定成品和子组件到国外,全球供应链瞬间断裂,欧洲汽车厂的流水线开始亮起红灯。 安世是全球最大的基础芯片制造商之一,产品覆盖汽车、工业、消费电子,欧洲车企七成以上的功率器件依赖这里。 德国慕尼黑的宝马工厂最先停摆,数千工人站在厂门口举牌抗议,工会警告,再拖下去,整个巴伐利亚的就业都要出问题。 荷兰本土的飞利浦旧厂区,也传来减产消息,工人不是在骂中国,他们骂的是自家首相:为什么非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动手? 斯霍夫在欧盟峰会上试图解释,说这不是针对中国,只是针对管理层不当,可德国总理默茨当场反问:管理问题需要冻结资产、切断供应链来解决? 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代表也附和,欧洲内部已经吵成一锅粥,峰会结束,斯霍夫灰头土脸回国,迎接他的是更大的抗议声浪。 早在2025年6月,美国官员就飞到海牙,点名要求撤掉安世的中国籍首席执行官张学政。 三个月后,荷兰政府行动了,表面看是治理缺陷,实际谁都清楚,这是一场精心协调的挤出行动。 安世七成芯片要在东莞封装,荷兰冻结总部,中国卡住封装,欧洲工厂等于被判了死刑,斯霍夫以为能一箭双雕,既讨好大西洋对岸,又保住欧洲供应链安全,结果两头落空。 安世中国区管理层很快表态:荷兰总部的决定在中国境内无效,张秋明继续担任法定代表人,东莞工厂恢复向国内经销商供货,只收人民币,欧洲客户想拿货?对不起,出口许可被吊销。 全球车规级芯片价格当天跳涨17%,库存告急的厂商开始抢购替代品,可成熟制程的功率器件哪是说换就换,宝马、大众、斯特兰蒂斯相继发布内部通报,预警生产线可能在两周内全面停摆。 荷兰政府后来承认,接管前就掌握情报:张学政计划裁掉欧洲四成员工,关闭慕尼黑研发中心,把曼彻斯特工厂的设计文件和设备参数悄悄运到中国。 可情报来源是谁?美国商务部?还是ASML内部?没人愿意公开,唯一确定的是,接管当天,安世中国员工的系统权限被全部切断,工资停发,荷兰想用强硬手段逼中国让步,结果逼出了更硬的反制。 这么多天过去了,欧洲工业体系的伤口越裂越大,德国汽车协会公开警告:如果芯片断供持续,年底前将有超过五十万工人面临裁员。 荷兰本土企业也坐不住了,飞利浦医疗设备部门库存只够维持到11月中旬。 斯霍夫开始松口,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通话,承诺寻找建设性解决方案,可解决方案在哪?荷兰想保留安世欧洲产能,中国要确保投资者权益,双方底线互不兼容。 我认为斯霍夫犯了战略误判,他把企业治理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却低估了全球化的复杂性。 安世不是孤立工厂,它是中欧供应链的关节,掐断关节,疼的不只是中国企业,更是欧洲自己的血肉。 荷兰人口不到两千万,经济高度依赖出口,汽车工业占GDP比重远超半导体,首相为了所谓安全,拿整个国家的工业信誉做赌注,赌输了就想甩锅给前CEO,这不是负责任的态度。 2025年3月,九国成立Semicon联盟,喊着要扩产、要抗风险,可真正落地项目屈指可数,ASML的光刻机卖不进中国,荷兰政府还得想办法留住这家企业不外迁。 安世事件一出,资本闻风而逃,谁还敢把工厂建在欧洲?安全审查成了紧箍咒,企业动辄得咎,斯霍夫或许以为自己在保护欧洲,实际在亲手拆掉欧洲最后几块拼图。 你觉得这场危机谁该为欧洲工厂的停摆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