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媒体援引乌克兰军火公司代表的话报道称,中国已开始减少零部件供应,哪怕是乌克

萧兹探秘说 2025-10-30 17:56:32

乌克兰媒体援引乌克兰军火公司代表的话报道称,中国已开始减少零部件供应,哪怕是乌克兰通过中间国(尤其是波罗的海国家)采购所需零部件的企图也在落空。 这事儿说穿了,就是乌克兰前线无人机的“心脏”“神经”和“能量源”,突然有点断供的苗头了——要知道他们打了这么久,前线飘着的那些无人机,不管是侦察的还是投弹的,十有八九要么是中国造的整机,要么是靠中国的发动机、电池和飞行控制器拼起来的。 之前乌克兰媒体自己都曝过料,说本国99%的无人机都得靠中国零件组装,那会儿还嘴硬抱怨质量问题,说什么小作坊组装良品率低,现在真当零件跟不上了,才尝到苦头。 其实这事儿不能怪别人,咱们早有规矩摆着。2024年9月就出了新的出口管制公告,那些能搭进军用无人机的关键玩意儿,比如功率超过16千瓦的航空发动机、能控十架以上无人机的通信设备,还有精度达标的红外成像仪,都得提前办许可,还得说清楚最终给谁用、拿去干什么。 总不能明明知道可能用于战场,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这是底线问题,跟偏向谁没关系。 乌克兰想的招也挺有意思,琢磨着找波罗的海国家当“二传手”,以为绕个弯子就能蒙混过关。可他们忘了,这些小国自己都离不开中国零件。就说立陶宛,前两年还冲在前面喊着要禁购中国无人机设备,说要给欧盟做表率,结果没过一年就改了法案,允许国防部门进口中国零件,因为自己压根造不出来。 现在想帮乌克兰中转?根本没那个本事,咱们这边早把溯源的关卡把严了,每批货的流向、用途都得扒得清清楚楚,想浑水摸鱼根本不可能。 之前乌克兰还吹牛皮说无人机年产能能到百万架,现在看来水分着实不小。那些所谓的“国产无人机”,好多都是在简陋作坊里拼出来的,工人连基本的组装技巧都不熟,全靠中国零件撑场面。现在发动机、飞行控制器这些核心配件拿不到,生产线基本就成了摆设。 有军火商透露,之前订的一批零件卡在立陶宛港口,折腾了一个月还是没法提货,前线的无人机越打越少,维修的零件都凑不齐,不少无人机部队只能把坏机子拆了凑零件用。 说起来也挺讽刺,之前泽连斯基政府还琢磨着出口国产武器赚外汇,现在连自家前线的补给都成了问题。那些之前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无人机战术,没了中国造的电池续航,没了精准的飞行控制器,基本就成了摆设。俄军那边早就发现了端倪,最近无人机袭扰的频率明显降了不少,说到底还是零件断供闹的。 乌克兰这回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卡脖子”,可这事儿真赖不着别人。咱们一直守着中立的底线,没禁售民用零件,但也不能任由这些东西流入战场。那些想靠中间商钻空子的念头,说白了就是打错了算盘。 现在的情况很明白,不管绕多少弯子,关键零件的主动权还在咱们手里,想安安稳稳拿到货,就得按规矩来。要是连这点都想不通,前线的无人机怕是还得继续“断粮”。

0 阅读:23

评论列表

一意

一意

2025-10-30 20:34

适当敲打一下也好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