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 一是含中国

萧兹探秘说 2025-10-31 16:57:03

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 一是含中国来源稀土成分≥0.1%的光刻机类货物,无论产地与中转路径,均需向中方申请出口许可,并详细报备用途、用量及终端客户信息;二是针对14纳米逻辑芯片、14纳米或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及相关材料,出口实行逐案审批制度。 这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博弈中亮出的关键一招,而且这招一出,全球半导体圈里那些“端着架子”的玩家,怕是得重新掂量掂量自己的位置了。 别觉得0.1%这个数不起眼,这跟“只要沾边就跑不了”没啥区别。打个比方,就算一台光刻机是在荷兰本土组装的,零件从德国、日本凑齐,但只要里面某个传感器、某组精密磁铁里,用了哪怕一点点中国精炼的稀土,那不好意思,先找中国拿许可再说。 更别说还得把用途写明白,你到底是给汽车芯片厂用,还是给消费电子代工?用量多少,最终落到哪个客户手里,都得一笔一笔记清楚,想搞“暗度陈仓”那套,门都没有。至于14纳米逻辑芯片、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设备和材料,那就更严了,一个单子一个单子审,少一个流程都不行。 之前可不是这样,对方把“卡脖子”玩得挺溜。一会儿说能造14纳米芯片的DUV光刻机要“特殊审 批”,一会儿又把已经签好的出口单给“冻结”,甚至连卖出去的设备坏了,想派工程师来修都得层层报备,摆明了就是不想让咱们的芯片厂子顺顺利利扩产。 ASML自己其实也挺纠结,2024年中国区的销售额占比都快到50%了,比台湾和韩国加起来还多,中国市场就是他们的“钱袋子”。可架不住背后有人施压,只能跟着做损人不利己的事,结果去年股价从高点跌了近30%,连瑞银都把对它的评级从“买入”改成“中性”,预估今年的收入得少四分之一。 咱们这两年也没闲着,没光等着别人松口。中芯国际的14纳米产线早就满负荷运转了,连汽车、家电里常用的28纳米芯片,国内产能都够自给自足了。去年一年,咱们进口芯片花的钱比2021年少了近2000亿,上半年芯片产量反倒涨了28.9%,等于把之前“卡脖子”的缺口补上了不少。 现在出台这个新规,不是要断供,是怕“好心办坏事”,万一含着中国稀土的设备,最后被拿去给那些限制咱们的企业当“工具”,那不是亏大了?所以才要把用途、客户都问清楚,把账算得明明白白。 说到底,这事儿根本不是“谁欺负谁”,而是把“公平”俩字摆到了台面上。之前人家跟咱们讲“技术规矩”,说不给设备就不给;现在咱们就跟他们讲“资源规矩”,毕竟再牛的技术,也得靠基础资源撑着。ASML前CEO早说过,太较真只会逼着别人自己研发,现在咱们不仅在搞研发,还攥住了产业链最基础的“根”。 接下来就看他们怎么选了:要么按咱们的规矩来,接着做互利的生意;要么还抱着“卡脖子”的想法,那最后饿肚子的,可能是他们自己的生产线。毕竟生意是相互的,想占着便宜还卖乖,这年头可没那么容易了。

0 阅读:111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