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舰船燃煤锅炉需要数百号人来填煤,像泰坦尼克号邮轮,因为搭载着29个锅炉拥有1

梁鸿瑞 2025-11-05 05:38:16

早期舰船燃煤锅炉需要数百号人来填煤,像泰坦尼克号邮轮,因为搭载着29个锅炉拥有159台煤炉,所以每天需要消耗高达660吨煤炭。(搭载煤6611吨)所以光是给铁达尼号锅炉里填煤的锅炉工就有280人,日消耗660吨意味着每人每天要往煤炉里填上2吨多的煤。 说起老式蒸汽船,那时候的动力系统全靠烧煤,锅炉房里头人手得成百上千地干活儿,这事儿听着就累人。拿泰坦尼克号来说,这艘大船1912年下水,设计上就得扛着巨量的煤来维持航行。它的锅炉总数是29个,其中24个是双端式的,每端带6个炉口,另外5个单端式的每个3个炉口,加起来正好159个炉子。这些炉子一天到晚得有人盯着,往里头塞煤块,要不然蒸汽一弱,船速就掉下来。实际数据上看,正常巡航时,这船每天得烧掉差不多600到650吨煤,顶多到全速时能冲到850吨左右。船上总共备了6611吨煤,够它跑个八天左右的路程。要是算上备用煤仓,还能多塞一千吨出头,可那时候航线长,补给点少,煤量直接影响能不能准时到港。 锅炉工这活儿是最苦的,铁达尼号上光负责填煤和运煤的就有280来人,包括火工和修整工。火工直接操作炉子,修整工则从煤仓推车运煤到锅炉边。按每天660吨的消耗算,每人得处理两吨多煤,这数字听着简单,实际干起来得分成几班倒,轮着来。早班从中班到晚班,每班四小时,中间还得清灰烬。要知道,烧这么多煤,一天下来灰渣子得有上百吨,全得人工铲出去扔海里。英国白星航运公司招这些工人时,工资不高,月薪也就五六镑,很多人是从码头苦力转过来的,身体得壮实才行。船一开动,锅炉压力得保持稳定,煤块大小还得均匀,要是塞得太猛,灰堵了气道,效率就低,船速跟着遭殃。 这不光是邮轮的麻烦,早期的军舰也一样,煤烧锅炉让海军头疼了好一阵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铁甲舰和无畏舰时代,动力全靠煤,锅炉数量动辄几十个,人手需求更夸张。英国皇家海军的船队里,巡洋舰上一个锅炉房就得配二三十人,战列舰上得上百。拿一战前的狮级战列巡洋舰来说,这玩意儿长213米,塞了42个锅炉,正常烧煤时得几百人轮班操作。狮号作为领舰,1910年服役,设计速度28节左右,但要达到那速度,得把所有锅炉全开,煤耗一天能顶平时两倍。海军文件记录,狮级船上煤仓能装3500吨煤,还额外加了1135吨重油,用来喷进炉子里助燃,提高燃烧率。要是没有油喷,纯煤烧的话,锅炉效率低,加速慢,战场上容易吃亏。 话说回来,早年蒸汽船从风帆时代转过来,本来是为了省人力,结果烧煤反倒绑住了更多人。最早的蒸汽船像19世纪初的克劳德号,那时候锅炉简单,一个船上就几个人轮着铲煤。可船越造越大,功率要求高,锅炉就多起来了。到泰坦尼克这种级别的,工程部门占了船员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海军那边更严,战舰得随时准备冲刺,锅炉房24小时不灭火,工人分成三班,每班得监控蒸汽表、阀门和水位。清灰这事儿最费劲,灰渣子不及时排,炉温就降,煤烧不彻底,还得额外加煤补救。英国海军在1900年代的报告里提过,煤烧系统让舰队补给成大问题,海战时烟尘大,容易暴露位置,敌人瞄着就来。 海军为这事儿没少折腾,很快就琢磨出油煤混烧的法子。狮级舰就是典型,锅炉上加了喷油嘴,重油当助燃剂,煤块一烧,油喷进去,火焰旺起来,效率高了三成。结果呢,狮号在日德兰海战里头能维持27节速度追敌,平时巡航煤耗也降了点。海军档案显示,这种混烧让锅炉房人手减了两成,因为煤渣少,清理快。法国和德国海军也跟进,1910年后新舰多半带喷油装置。话说,油这东西热值高,一吨油顶两吨煤,体积小,储藏省地方。海军高层一看,油烧能让舰艇续航翻倍,海战时不用老停船加煤,机动性强多了。 转折点在一战后,纯油锅炉彻底取代煤的。英国海军1920年代就把老舰改装,狮级后来的舰队全用油。美国海军的德克萨斯号战列舰1925年完工,锅炉房只剩几十人,油泵一开,燃料自动供,灰渣子基本没了。数据上,油烧舰一天油耗600吨左右,顶煤烧的850吨,速度却稳。海军报告里算过账,油时代舰队人力减半,补给点从煤矿转油田,全球布局更灵活。二战时,航母和驱逐舰全油化,加速到30节以上,成了标配。话说回来,这转变不是一蹴而就,早年煤船的工人也没白干,他们的经验直接用到油系统调试上。 泰坦尼克号的锅炉工故事,也反映出那时代海员的苦日子。船沉后,幸存的那些人回国,继续干老本行,但行业在变。白星公司后来把奥林匹克号改油烧,人手从280减到80出头,效率高了,工资却没涨多少。海军那边,狮级舰退役时,锅炉全拆,换成紧凑的油炉,船身空间省出来加炮了。总的看,煤到油的换代,让海运和海军从人力密集转到机械化,成本降了,速度起来了。可早年的那些锅炉工,干的活儿真不是人干的,每天两吨煤,换谁都得喘。

0 阅读:4
梁鸿瑞

梁鸿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