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能否取代5G?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反过来问:如果连美国本土的4大运营商都搞不定,星链凭什么能撼动全球的5G格局?我们先看一组数据:美国4大运营商年营收总计约3万亿人民币,基站数量43万个,服务3.3亿人口。换算下来,美国人均通信支出约9090元人民币,人均基站拥有量仅0.0013个。对比中国,3大运营商年营收1.8万亿人民币,基站数量高达1200万个,服务14亿人口。这意味着中国人均通信支出1286元人民币,人均基站拥有量0.0086个。
这组数据揭示了两个关键事实:第一,美国人在网络覆盖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信支出却是中国的7倍;第二,中国用更低的成本建成了全球最密集的通信网络。如果星链真的如宣传般“颠覆性”,它首先应该解决美国本土的通信痛点——用低成本、高效率的卫星网络替代昂贵且覆盖差的传统运营商。但现实是,美国四大运营商依然稳坐钓鱼台,星链并未动摇其根基。
这背后可能有三个原因:其一,美国人并非不懂技术,而是星链的实际体验与宣传存在差距;其二,星链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被严重高估,其成本、延迟和容量尚不足以支撑大规模替代;其三,美国的体制和利益格局限制了颠覆性创新的落地,运营商与政策制定者形成了稳固的利益联盟。因此,在星链连美国本土都“啃不动”的情况下,谈论它取代5G,更像是一场资本驱动的叙事狂欢,而非技术演进的必然结果。

无忧听听
星链价格贵啊,一个月一百多美元加设备几百美元,如果还要移动应用还得上二档消费,一个月二三百加设备一千多。
无计
中国谁在用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