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报应来得猝不及防!印度坑杀外资终遭反噬,外资撤场超90% 2025年全

士气沉沉 2025-11-05 13:05:31

[微风]报应来得猝不及防!印度坑杀外资终遭反噬,外资撤场超90% 2025年全球资本圈最劲爆的消息,当属印度那场停不下来的“资本大逃亡”——外资从股市卷走170亿美元,新进来的投资却只有3.5亿,相当于每吸引一块钱,就有近五十块钱忙着跑路,这样的反差让“外资坟场”的名号彻底钉在了印度经济的招牌上。 谁能想到,几年前还喊着要“取代中国成世界工厂”的印度,如今会被资本用脚投票投得如此狼狈。 这场撤资潮早有苗头,2024年10月外资单月就撤了超100亿美元,直接砸没了印度股市一万亿美元市值,只是当时没人料到2025年会崩得这么彻底。 年初刚开年,第一季度外资就撤走290亿美元,这个数比2023年全年的净流入还多。到了8月更夸张,前两周外国投资者就抛售了近2100亿卢比的股票,当月净FDI跌到3500万美元,这点钱在孟买连套像样的豪宅都买不到。 跑路的名单里没有旁观者,美国基金撤了约10亿,卢森堡跟了7.65亿,日本也撤走3.65亿,全球基金在印度股市的配置比例跌到16.7%,是两年多来的最低水平。 外资用脚投票的背后,是被反复收割后攒下的失望。三星当年响应“印度制造”砸钱建厂,转头就被追缴6亿美元税款,这笔钱几乎吞掉全年利润,而罚款依据还是专门为它修改的税法。 小米48亿资产被冻结,理由含糊其辞,全程拿不出明确违法证据;大众更突然接到14亿美元天价税单,连现代汽车印度公司上市后,母公司都赶紧减持股份跑路。 英国沃达丰的遭遇更典型,早年的并购完全合规,却被后来修改的税收政策硬生生变成“违法”,被索要16亿美元税款。 “在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的调侃,早成了外资圈的共识。 更要命的是印度自身的运营壁垒,让外资进来就陷进泥潭。 工厂每天停电两三小时是常态,企业必须自备发电机,额外成本压得中小企业喘不过气,2025年5月印巴冲突里,巴基斯坦瘫痪了印度七成电力系统,更暴露了基建的脆弱。 物流更是大坑,成本占GDP的14%,比中国高出36%,港口卸货要7天,中国只要1天,卡车平均时速才40公里,连中国高速的一半都不到。 想搞生产还缺零件,50%的电子元件依赖中国进口,之前跟风封锁中国零件,直接导致手机厂停产,2025年前两月智能手机出口暴跌41%,而越南同期暴涨38%抢走了全球第二的位置。 工人效率也让人头疼,制造业效率只有中国三分之一,部分行业还搞“岗位世袭”,父亲退休儿子直接接班,不管有没有能力,管理成本直线上升。 雪上加霜的是外部环境的变化,让印度的短板暴露得更彻底。特朗普重掌白宫后,直接对印度纺织、电子产品加征50%惩罚性关税,精准打在出口命脉上。 H-1B签证费用大涨,又断了印度IT服务外包的财路,这可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原本想拉日韩资本填坑,结果日本上半年对印投资首次转负,韩国企业也只敢观望,谁都不想当接盘侠。 最讽刺的是,连本土企业都在跑路。 2025财年印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从170亿美元飙到29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的核心资本在集体“移民”,这比外资撤离更说明问题。 印度政府急了,10月推出11项救市改革,取消军工外资持股上限、放宽航空和食品行业限制,甚至应苹果要求松了本地采购限制,可市场根本不买账,改革宣布三天外资又跑了12亿。 毕竟资本心里门儿清,印度的问题从来不是持股比例不够,而是政策说变就变、执法随心所欲的老毛病。对比之下,中国这边成了资本避风港,恒生指数半年涨36%,全球十大对冲基金对中国科技股持仓平均增30%以上,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单季度交付量就堪比印度全年汽车产量。 124万家外资企业扎根中国,研发支出十年涨86.4%,稳定的政策和完整的产业链,才是留住资本的底气。 印度这场资本逃亡,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是长期透支信任的必然结果。几十年里,用“人口红利”“大市场”当诱饵,再用政策刀子收割的套路,终究骗不了第二次。 现在问题摆在这里,基建短板、政策摇摆、产业链残缺,这些沉疴不解决,再怎么放宽限制也留不住资本。你觉得印度还有机会摘掉“外资坟场”的帽子吗?或者说,资本还会再给印度一次机会吗?

0 阅读:78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