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朝鲜、巴基斯坦、柬埔寨集体对中国变脸?这些曾受中国照顾的国家,如今要么亲俄,要么对美摇尾,态度大变样! 朝鲜这些年和俄罗斯的互动频繁到让人瞩目,两国高层频繁会面,签了长期合作的约定,明确了关键时刻相互支持的立场。 朝鲜给俄罗斯送去了大量炮弹和各类武器,战场上俄军不少弹药都来自朝鲜,甚至有军事人员进入相关区域参与行动,还得到了双方官方的间接证实。 朝鲜这么做绝非一时兴起,长期的外部制裁让其经济发展受限,粮食和能源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俄罗斯能提供的粮食援助、能源合作以及军事技术交流,正好戳中了其核心需求。 对朝鲜而言,和俄罗斯深化合作,既能缓解眼前的困境,又能提升自身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这种互利互惠的合作自然会被大力推进。 所谓的“亲俄”,本质上是拿自身的产能优势换取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所谓的“对谁变脸”没有关系。 而巴基斯坦这个曾经被称为“全天候朋友”的国家,近期和美国的互动格外引人关注。 高层密集互访,闭门会谈的规格不低,还签署了价值不菲的稀土和关键矿物合作协议,把以前没对外出口过的战略资源卖给美国,换取急需的外汇。 巴基斯坦国内经济困境由来已久,外汇储备紧张,就业问题突出。美国提供的资金支持、关税优惠以及军事领域的部分合作,能直接缓解这些燃眉之急。 而且巴基斯坦和邻国的边境摩擦从未停止,保持和美国的沟通,也能在地区安全格局中多一个筹码。 但这并不意味着巴基斯坦就疏远了中国,中巴之间的大型合作项目仍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合作带来的收益依然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撑。 这种两边都不得罪、哪边有利就往哪边靠的操作,说白了就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寻求自保的常规操作。 至于柬埔寨,这些年他们一边给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还斥资购买了备受争议的波音飞机,换来了美国下调其出口关税的优惠。 造成这一举动的原因是由于柬埔寨的出口贸易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市场,他们的服装和鞋业是支柱产业,一旦关税大幅提高,大量企业可能倒闭,就业会受到严重冲击。 他们和美国达成关税协议,本质上是为了保住本国的经济命脉,购买波音飞机,既有提升旅游业运力的考虑,也有顺水推舟巩固贸易关系的意味。 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往,从来不是靠感情维系,而是靠利益捆绑,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支持,本质上也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合作,不是单方面的施舍,更不存在要对方“报恩”的附加条件。 这些国家不管是亲俄还是对美示好,核心都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粮食短缺就找能提供援助的,经济困难就找能带来资金的,安全有顾虑就找能提供支撑的,所有选择都围绕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展开。 在多极化的当下,大国之间都在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中小国家自然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它们没有大国那样的实力去主导格局,只能在缝隙中灵活周旋,最大化争取自身利益,这不是忘恩负义,而是国际社会的生存常态。 中国一直秉持的不干涉内政、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外交理念,恰恰适应了这种格局,也正是因为这份包容,中国和这些国家的核心合作才没有受到所谓“转向”的根本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