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对俄操作:比欧洲更激进的冒险之举 荷兰的行为其实比欧洲对俄罗斯的做法还要严重。欧洲冻结俄罗斯的资产,目前也只是敢动用冻结资产的收益,从不敢直接动用本金。 荷兰这操作,简直是把“底线”当成了“起点”!欧盟手里攥着俄罗斯2100亿欧元的冻结资产,每年光利息就有30亿欧元,可就算援助乌克兰的压力再大,也只敢用这些利息做抵押放贷,本金碰都不敢碰,生怕踩了国际法的红线。荷兰倒好,不仅在制裁投票中次次冲在前面,还在关键决策上不断突破尺度,这种激进程度连德国、法国都要退避三舍。 这里就得提个专业知识点了——国家主权豁免原则,这可是国际法的基石,核心就是一国不能对另一国的国家财产随意处置。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属于国家财产,按《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本该享有司法豁免权,就算公约没生效,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习惯法规则。欧洲其他国家就算冻结资产,也得打着“限制交易”的幌子暗箱操作,可荷兰却在公开场合多次推动直接处置资产本金,这种明火执仗的态度,无疑是在挑战国际规则的底线。 更让人咋舌的是荷兰在能源制裁中的双重标准。2022年底欧盟讨论天然气限价时,荷兰直接投了弃权票,理由是“保证供应比价格更重要”,说白了就是怕自己的能源企业受损。可转过头来,它又积极参与对俄石油制裁,还推动将俄罗斯能源资产排除出全球市场,这种既想保自身利益又想踩俄红线的操作,简直把“霸权逻辑”玩得明明白白。大家觉得荷兰这种“选择性制裁”,到底是真的支持乌克兰,还是在为自己谋私利? 俄罗斯的反制也来得又快又狠。莫斯科州仲裁法院直接冻结了美国纽约梅隆银行和摩根大通在俄的3.72亿美元资产,普京更是签署总统令,允许用西方在俄资产补偿俄方损失。这就引出了第二个知识点——对等反制原则,在国际交往中,你敢突破底线,对方必然会用同样的方式回击。荷兰以为跟着西方制裁能占到便宜,却没想到俄罗斯的反制直接冲击了荷兰在俄的企业利益,多家荷兰化工企业的俄工厂被临时管控,损失远超预期。 欧洲内部其实早就矛盾重重,匈牙利一直明确反对对俄制裁,德国、法国也在制裁力度上摇摆不定,可荷兰却始终扮演“强硬派”角色。这里要插入第三个知识点——制裁的反噬效应,数据显示,欧盟对俄制裁已导致自身经济濒临衰退,通胀率飙升至近40年新高,而荷兰的农产品出口也因俄罗斯的反制措施锐减20%。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操作,到底值不值得? 荷兰的激进做法,本质上是将自身绑在美国的霸权战车上,忽略了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它以为直接动用资产能打压俄罗斯,却忘了国家信用一旦崩塌,再想恢复可就难了。国际社会之所以认可国家主权豁免,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弱肉强食”的混乱局面,荷兰的行为无疑是在开历史倒车。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