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亿成交!中国企业联手美资收购日产横滨总部,背后是全球汽车业格局重构 快讯引爆全球舆论:日本汽车巨头日产汽车正式敲定,以970亿日元(约合45亿元人民币)出售其位于横滨的全球总部大楼,买家为中国敏实集团联合美国私募巨头KKR旗下KJR Management组成的财团。这场看似“卖老巢”的交易,实则是日产绝境自救的关键一步,更折射出全球汽车产业权力结构的深刻变革。 日产的“断臂求生”实属必然。2024财年财报显示,公司净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约334亿元人民币),创下二十多年来最严峻的财务状况;全球销量同比下滑2.8%至334.6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暴跌12.2%,欧洲、日本本土市场也同步下滑,仅北美市场靠新车型实现微增。面对电动化转型压力与市场竞争冲击,日产启动“Re:Nissan”复兴计划,拟通过裁员2万人、关闭7家工厂等举措,在2027财年前削减5000亿日元成本,而出售总部大楼正是该计划的核心一环。 此次交易采用“售后回租”模式,日产出售后将继续在该大楼办公20年,既拿到急需的现金流,又不影响正常运营。据测算,这笔交易将为日产带来739亿日元的特别利润,可直接注入电动汽车研发、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领域,为转型之路“输血”。这座位于横滨车站黄金地段的总部大楼2009年启用,兼具办公与车型展示功能,估值超1000亿日元,此次折价出售也凸显了日产的紧迫感。 对于中国敏实集团而言,这场收购是全球化布局的精妙落子。作为深耕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龙头企业,敏实集团早已进入日产全球采购体系,客户涵盖丰田、大众等全球主流车企。此次联合美资财团出手,既是财务投资的明智选择,更是供应链深度绑定的战略布局——通过持有主机厂核心资产,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同时彰显中国企业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话语权提升。 这桩交易的深层意义,远超一笔地产买卖。传统汽车产业“主机厂主导、供应商依附”的格局正在被打破,中国零部件企业从产业链下游向上游延伸,成为全球产业重构的重要力量。正如均胜电子并购德国普瑞后实现共赢的案例,敏实的此次收购,本质是用资本纽带搭建起更深层次的合作桥梁。 在全球汽车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日产的“卖房求生”与敏实的“逆势布局”,共同构成了行业变革的生动注脚。日产通过务实举措缓解财务压力,为转型争取时间;敏实则借势扩大全球影响力,抢占产业变革先机。这不仅是市场逻辑下的双赢选择,更印证了中国企业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持续提升,传统汽车强国与新兴力量的权力平衡正在悄然重塑。 这场跨越国界的资产交易,背后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与企业求生的现实选择。未来,随着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或将迎来更深刻的变革。你如何看待这场收购背后的产业逻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