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立刚认为台积电在南京建厂,千亿营收两百亿利润,帮台积电弥补各种亏空的同时,也阻

诸葛利剑 2025-11-07 17:21:44

项立刚认为台积电在南京建厂,千亿营收两百亿利润,帮台积电弥补各种亏空的同时,也阻碍了大陆自己芯片产业的发展,毕竟台积电南京厂生产的都是成熟制程的芯片,这些芯片我们都可以自己生产,结果现在平白无故就让给了台积电,自家芯片产业反而受到了挤压,是对中国芯片产业的一个巨大打击! 台积电南京厂2018年投产,主要做16纳米和28纳米成熟制程,这些技术大陆企业已能掌握。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通过多年投入,已实现量产,供应链从晶圆到封装基本独立。项立刚指出,南京厂营收累计达千亿规模,利润约两百亿,这些钱帮台积电补美国亚利桑那厂的亏空,那边建厂成本高,劳动力贵,导致连续几年赤字。结果,本土市场份额被抢,本该本土赚的利润外流,用于台积电在台湾和美国的2纳米研发投资。这让大陆企业在红海竞争中更难积累资金升级。 项立刚强调,南京厂的进入像低价倾销,挤压中芯国际等订单。客户偏向台积电的品牌和稳定供应,本土厂开工率降,库存积压。2024年,南京子公司净利超新台币259亿,折人民币约58亿,显示其盈利能力强。但核心工艺仍锁在台湾,本土仅得标准化生产,没换来关键技术。项立刚从2015年签约时就质疑,视之为潜在风险。那时许多人觉得引进能激活产业链,学管理经验,可几年后事实证明,本土厂商资金链紧,研发慢。 更深层看,项立刚的担忧涉及利益流向。南京厂赚的钱,支持台积电全球扩张,却让大陆芯片业在成熟领域缠斗,无法快速追先进制程。2021年台积电计划扩28纳米产能时,他列5点呼吁官方干预,防止垄断。这样的观点反映出对“市场换技术”策略的反思,大陆让渡市场,却没获核心配方。结果,本土企业如华虹在竞争中步履难行,市场份额缩水,影响整体自主化进程。 项立刚的分析直指问题本质:外资厂在大陆盈利丰厚,却可能阻挡本土成长。南京厂作为台积电一部分,享受规模效应,成本低,品牌强,快速占市场。本土厂商虽有进步,但面对这种压力,订单流失明显。数据显示,台积电整体2024营收超880亿美元,南京贡献部分,但其利润直接回流总部。项立刚认为,这不是双赢,而是本土产业被蚕食。尤其在地缘政治紧张时,依赖外部力量风险大。 到2025年,南京厂面临新变局。美国政府9月通知撤销其经验证终端用户资格,12月31日生效。此前三星和SK海力士大陆厂已失此地位。VEU允许快速进口美国设备,现在需逐案申请,产能扩停滞。项立刚评论这给本土机会,中芯国际加大投资,产量回升。华虹也优化流程,市场份额扩大。中国芯片供应链更稳,减少对外依赖。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