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抵制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不打仗优点满满,一打仗全是短板? 随着福建舰海试进

探修説 2025-11-07 18:44:05

坚决抵制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不打仗优点满满,一打仗全是短板? 随着福建舰海试进程的推进,针对中国核动力航母的话题愈发增多,同时也出现一些争论,部分人员坚决抵制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宣称不打仗优点满满,一打仗全是短板。 所谓的 “不打仗优点满满” 到底是咋回事? 核动力航母最显眼的好处就是 “不喝油”,常规动力航母比如山东舰,加满一次油也就跑几千海里,要是在远海长期部署,每隔几天就得靠补给舰 “喂奶”,不光麻烦还耽误事。 核动力就不一样了,像美国的尼米兹级,一次换料能跑上百万海里,绕地球几十圈都没问题。 这意味着咱的航母能在南海、印度洋这些关键海域长期待着,不管是护航商船、应对突发情况,还是灾难时撤侨,都能随叫随到,不用总惦记着 “油够不够”。 而且核动力省下来的空间和载重,能多装飞机、弹药和物资,和平时期的任务能力确实比常规动力强不少,这点没人能反驳。 可真到了战时,真就全是短板吗?这说法压根站不住脚,甚至有点混淆是非了。 最被人揪着说的 “短板”,无非是核反应堆怕被打、目标大易被击中,还有维护复杂掉链子。但这些担忧,要么是忽略了现代航母的作战逻辑,要么是不了解中国现在的核技术水平。 先说说核反应堆的安全问题,这可是核动力航母的 “心脏”。以前大家怕打仗时反应堆被击中泄露,可现在中国的技术早不是老古董了。 去年 10 月海南昌江的 “玲龙一号” 陆上小堆冷试成功,这玩意儿就是为舰用核动力探路的 —— 体积压缩到 14×16×18 米的 “铁盒” 里,把蒸汽发生器、主泵这些全焊进一个压力边界,直接取消了 80% 的管道焊缝,最危险的 “大破口失水事故” 从物理上就杜绝了。 而且它还有 57 组非能动余热排出棒,就算断电没人管,3 小时内就能把堆芯余热带到海里,双层 0.9 米厚的钢制安全壳连波音 737 正面撞击都扛得住,更别说普通炮弹了。 这技术跟未来的舰载堆共用一套安全标准,战时抗损能力比想象中强太多,哪是什么 “一戳就破” 的短板? 再说说 “目标大易被打” 的问题,这纯粹是把航母当成了单打独斗的 “活靶子”。现代海战从来不是一艘船的战斗,而是整个航母战斗群的体系对抗。 核动力航母身边会跟着 055 大驱、052D 驱逐舰、核潜艇,天上有预警机巡逻,形成半径几百公里的防御圈。 敌方导弹刚升空,预警机就能发现,驱逐舰的防空导弹接着就拦截; 要是来了潜艇,反潜直升机和核潜艇早就布下天罗地网。 美国的核动力航母打了几十年仗,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战争,从没出现过被击沉击伤的情况,靠的就是这套体系防御。 咱要是搞核动力航母,同样会配这套 “保镖班子”,怎么可能成 “短板”? 更关键的是,战时最需要的就是持续作战能力,这恰恰是核动力航母的长项。 常规动力航母打几天就得找补给舰加油,而补给舰本身就是战时的 “软肋”,很容易被敌方袭击。 核动力航母不用考虑燃油问题,能一门心思追着敌人打,舰载机出动频率还更高。 福建舰是常规动力,电磁弹射已经很耗电了,核动力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未来装激光武器、电磁炮都不是问题,战时火力持续性只会更强,这明明是 “长板”,怎么反倒成了 “短板”? 有人说 “搞核动力航母费钱费力,不如把钱用在别处”,可咱得想明白,中国现在一半以上的石油进口要走海上通道,海外贸易额占 GDP 的三成多,这些利益得有力量保护。 常规动力航母续航有限,真到了关键时刻,远海根本顾不过来。 核动力航母能长期在关键海域部署,本身就是一种威慑,让别人不敢轻易动歪心思,这其实是 “以武止战”,反而能减少打仗的风险。 那些喊着 “坚决抵制” 的人,要么是没搞懂现代军事的体系逻辑,把航母孤立看待了;要么是忽略了中国核动力技术的突破,还抱着老眼光看问题。 现在 “玲龙一号” 的生产线都能年产 4 台反应堆了,2035 年前给 6 个航母战斗群供货都没问题,技术上早不是 “卡脖子” 的状态。 说白了,中国搞核动力航母,不是为了跟谁争霸,而是为了守住自己的远洋利益,让和平时期的贸易通道更安全,战时能有足够的力量保护家园。 所谓 “一打仗全是短板” 的说法,既没看清技术进步,也没读懂战略需求,真要较真起来,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认知短板。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