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大喇叭还在喊‘禁烧秸秆’?人民日报怒批:形式主义该歇歇了!” “一边是

枫谷的绚烂 2025-11-08 12:03:08

“阴雨天大喇叭还在喊‘禁烧秸秆’?人民日报怒批:形式主义该歇歇了!” “一边是村民冒雨排涝,一边是村委大喇叭循环播放‘严禁焚烧秸秆’……” 近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罕见刊发一篇“辣评”,直指某地村干部在暴雨天仍机械执行政策,引发全网共鸣。 网友纷纷吐槽:“秸秆早泡烂了,还禁烧啥?这时候不该播排涝指南吗?” 根据来信描述,事件堪称形式主义活标本: 灾情现场:连续暴雨致农田积水超30厘米,村民连夜抽水保苗 魔幻广播:村口喇叭每隔15分钟播放“焚烧秸秆罚款5000元” 村民怒怼:“秸秆都在水里飘着呢!倒是告诉我们排涝泵怎么修啊!” 记者调查发现更窒息的操作: 考核压力:上级要求禁烧宣传“每日3次,每次10分钟” 免责思维:村干部坦言“播了就算履职,不播要担责” 技术落后:广播系统只能远程推送预制音频,无法实时调整 评论版发出灵魂拷问:政策为谁服务? “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全是办法” 技术为谁所用? “5G时代还搞‘一刀切’广播,不如恢复鸡毛信” 干部为谁担当? “与其循环播放免责声明,不如组织一台抽水机” 事件曝光后引发连锁整改: 当地启用“应急广播切换机制”,遇灾情自动插播实用信息, 农业农村部将“秸秆禁烧”改为“秸秆科学处置” 网友建议给大喇叭加装“人工智障检测器” 基层干部总结“三要三不要”:要 根据实际调整政策执行方式。 要 把群众需求放在考核指标前面,要 建立实时反馈机制 不要 把手段当目的,不要 用文件,落实文件,不要 让技术成为懒政借口。社会热点

0 阅读:0
枫谷的绚烂

枫谷的绚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