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了名, 不止美国,全世界都知道了 美国近期宣称实现25年来首次“大规模稀土

晓敏看世界 2025-11-09 21:08:02

这下出了名, 不止美国,全世界都知道了 美国近期宣称实现25年来首次“大规模稀土炼制”,号称不再担心被中国“卡脖子”。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毕竟稀土被誉为“工业味精”,是高科技与军工产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美国此次行动真能从中国手中抢夺稀土产业话语权吗? 事实上,美国的宣称存在明显夸大——其所谓“突破”实为本土企业首次实现从稀土开采到磁体制造的全流程试生产,目前规划年产能仅千吨级,远算不上“大规模炼制”。全球90%以上的稀土磁体产能集中在中国,美国当前规模根本不足以支撑“摆脱依赖”的说法。 美国面临的现实困境远超想象。成本方面,其稀土精炼综合成本是中国的2.3-2.8倍,核心原因是环保投入巨大,仅废酸循环利用和放射性钍渣隔离就推高了大量成本,且电价与劳动力成本也显著高于中国。技术上,美国重稀土储量匮乏,分离技术长期断层,即便部分企业试产稀土氧化物,仍缺乏重稀土添加核心技术,无法满足高端领域需求,且中国掌握全球67%的稀土专利,形成难以绕过的技术壁垒。 此外,美国稀土产业链严重断裂,前端开采虽有恢复,但中端高纯氧化物产能几乎为零,不少精矿仍需送往中国加工,下游磁材产能缺口达70%。同时,产业人才缺口超1000人,高校相关学科萎缩导致人才补给困难,环保审批周期漫长也让项目推进举步维艰。 中国的优势并非仅靠资源,而是历经多年沉淀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与核心技术,从开采、冶炼到终端应用实现全闭环,且分离成本仅为美国的1/4。即便稀土资源并非中国独有,俄罗斯等国拥有潜在储量,但中国在产业协同与成本控制上的优势无可替代。 综上,美国此次行动更多是政治姿态,其重建完整稀土供应链需十年以上时间与巨额投入。短期内,美国难以弥补成本、技术与产业链的多重短板,想要从中国手中抢夺稀土产业话语权,显然不切实际 看美国搞稀土这事儿还挺有感触的,嘴上喊着“大规模炼制”“不被卡脖子”,实际就是千吨级试产,成本高、技术缺、产业链还断着,根本不顶用。这事儿也说明,产业话语权哪儿是靠宣传造势就能抢来的?中国稀土能有今天的优势,是几十年在技术、产业链、人才上慢慢深耕出来的。不管啥高端产业,都得尊重发展规律,一步步补齐短板,急着“弯道超车”纯属瞎忙活。短期造势看着热闹,真比到最后,还是得靠长期积累的硬实力说话,这才是最实在的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
晓敏看世界

晓敏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