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地球的供氧主力,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亚马逊雨林。但真相颠覆认知:全球70%的氧气

烈火科学风暴 2025-11-10 22:06:23

提到地球的供氧主力,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亚马逊雨林。但真相颠覆认知:全球70%的氧气,其实来自海洋! 这些“造氧功臣”,是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比如硅藻、蓝藻。它们个头极小,单个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连显微镜下都得仔细找。 可别小瞧它们,全球海洋里的浮游植物加起来,形成了一片“隐形森林”。 它们靠阳光、海水里的氮磷养分疯狂进行光合作用,每秒能产生数亿吨氧气。 更厉害的是,它们的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比如硅藻几天就能繁殖一代,源源不断地给大气输送氧气,这种能力,比所有陆地植物加起来还强。 再看被捧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雨林,其实有点名不副实。 它确实能制造全球20%的氧气再生量,但这些氧气刚生产出来,就被雨林里的生物“内部消化”了:树木自身呼吸要耗氧,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的生存也得用氧,算下来有60%的氧气,会被雨林自己消耗掉,最终能输送到大气的“净贡献”,只有6%左右。 不过雨林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吸碳海绵”。 亚马逊雨林里的植被,能锁住900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球年碳排放的10倍。 而且它能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只是在“供氧”这件事上,真比不过海洋浮游植物。 这里还有个冷知识:咱们天天呼吸的氧气,其实只是地球“氧库存”的零头。地球总氧气量约5150万亿吨,但大部分都锁在岩石、土壤和水里,比如地壳里的氧化物就占了总氧的99.9%以上。 大气中的游离氧,只占总氧的0.00036%;而人类生活的对流层(离地面12公里以内),氧气量仅108万亿吨,还不到地球总氧的0.01%。 有人担心“氧气会被用完吗”?短期来看不用慌。 现在工业每年耗氧160亿吨,还不到全球氧气年再生量的0.5%,大气氧气浓度暂时很稳定。但 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因为海洋浮游植物对环境很敏感,海水温度升高、塑料污染、化肥流入导致的海水富营养化,都会杀死它们。 而雨林的乱砍滥伐,也会让“吸碳”能力下降,打破氧气循环平衡。 保护海洋生态、守护雨林,本质上都是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来源。 毕竟,这些看不见的浮游植物和郁郁葱葱的雨林,少一个,地球的“呼吸”就会难一分。

0 阅读:43
烈火科学风暴

烈火科学风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