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陷“全天无电”寒冬!俄军精准打击能源命脉,西方援助难救民生! 2025年11月9日,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紧急通报,因俄军持续空袭能源设施,11月10日全国多数地区将实行0时至23时59分的全天限电,工业用电同步受限。 此时乌克兰已进入零下十几度的寒冬,无电意味着供暖、照明全面停摆,民众直面“生存危机”。 俄军此次打击并非偶然, 而是采用“无人机侦察+导弹突击+滑翔炸弹补刀”的系统性战术,专挑枢纽变电站、大型水电站等电网“命门”下手——卡缅斯克水电站24小时内两度遭袭,抢修队刚抵达就遇第二波轰炸,根本不给修复机会。 据乌克兰能源部数据, 冲突至今超70%热电站被毁, 电力产能从战前55吉瓦暴跌至不足10吉瓦,已逼近“能源荒漠”状态,此前单日18小时停电已常态化,如今全天限电更是让能源系统彻底“崩盘”。 民生困境已触底: 基辅居民区夜晚只剩蜡烛微光, 老人摸黑爬几十层楼梯,苏联老旧公寓室内温度与室外持平,民众裹着厚衣蜷缩取暖;医院靠柴油发电机维持重症监护,普通病房手术需借手电筒照明,燃料耗尽即意味着生命倒计时。 经济同样停摆,工业用户因限电全面停产,基辅汽车零部件厂老板坦言“工人放假仍要发工资,撑不过本月就得破产”,敖德萨港口断电导致物流中断,基本物资难以运入,冬季作物因无电灌溉冻伤,明年粮食供应雪上加霜。 更致命的是前线受拖累: 火车没电无法运输弹药,装甲车缺电难以检修,通信系统频繁中断致部分阵地“各自为战”。 乌克兰政府虽向西方求援, 欧盟承诺的能源援助迟迟未到, 英国交付的“风暴之影”导弹多流向军工,19亿过冬天然气采购资金至今凑不齐,无奈之下仍需通过中间商进口俄罗斯“土耳其溪”天然气,尊严与生存间只能妥协。 而俄罗斯外交部则直言,泽连斯基曾借“采访时故意关灯”博同情,企图骗取西方资金,双方各执一词更添争议。 乌克兰的“能源寒冬”何时能结束? 西方援助若持续“画饼”,民众还能撑过这个冬天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