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传来动容暖心一幕! ​杜聿明将军女儿杜致廉,公开了大陆寄来的抗战胜利80周年

军师 2025-11-12 09:31:01

台北传来动容暖心一幕! ​杜聿明将军女儿杜致廉,公开了大陆寄来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章,这是官方首次给台湾老兵家属发此类荣誉。 【感人一幕!台北传来,杜将军女儿致廉公开大陆寄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章】又是一年金秋时节,又是一年郊外落叶飘零。 台北传来感人一幕:杜聿明将军的女儿——杜致廉,在台北举办的《红尘无痕——杜致廉女史作品展》上,公开了大陆寄来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章,第一次颁发给老兵家属的荣誉。 说起杜将军,很多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位抗战名将,毕竟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年轻人了解的并不多。但说起昆仑关大捷,那可是响当当的,1939年,杜将军率部在昆仑关痛击日军,为盟军出力,这段历史,很多人都知道内容: 那是1939年的寒冬,桂南大地被战火笼罩,日军铁蹄踏破昆仑关,妄图切断西南国际交通线。杜聿明将军率领第五军,这支当时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顶着刺骨寒风向昆仑关疾驰。战场上,炮火撕裂夜空,坦克碾压着焦土,将士们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与日军展开逐寸逐尺的争夺。日军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在昆仑关遭遇了最惨烈的阻击,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部队伤亡惨重。这场战役打了十八天,每一个阵地都反复易手,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将士的鲜血,最终中国军队收复昆仑关,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为盟军在东南亚战场注入了强心剂。 杜聿明将军的名字,本就该和昆仑关大捷紧紧绑定在历史长河中。可如今不少年轻人提起抗战英雄,脑子里只有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像杜将军这样在正面战场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却渐渐被时光淹没。这不是年轻人的错,而是我们的历史传播少了些温度和细节——我们总说“抗战不易”,却很少讲清一场战役里士兵们如何啃着硬饼充饥,如何在零下几度的战壕里坚守,如何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而这枚纪念章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份空白,更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桥梁。它不是一枚普通的勋章,背面刻着的是“民族脊梁”四个大字,承载的是大陆对所有抗战老兵及其家属的认可与敬意。要知道,当年无数台湾青年背井离乡,加入抗战队伍,他们有的战死沙场,尸骨未归;有的幸存下来,却因历史原因与家乡隔海相望。几十年来,这些老兵和他们的家人,心里始终憋着一份对故土的眷恋,对历史的期盼——期盼自己的牺牲被铭记,期盼两岸的血脉能重新相连。 官方首次给台湾老兵家属颁发此类荣誉,意义远超一枚纪念章本身。它打破了海峡两岸在历史认知上的隔阂,告诉所有人:抗战是全民族的抗争,无论身在大陆还是台湾,只要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流过血、出过力,就值得被永远铭记。杜致廉女士在展会上展开纪念章时,眼中闪烁的泪光,正是无数老兵家属的心声——他们等这一天,等了太久太久。 可让人揪心的是,现在仍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刻意淡化两岸共同的抗战历史,甚至歪曲事实,试图割裂民族记忆。他们忘了,正是因为有杜聿明将军这样的将领,有无数无名士兵的牺牲,我们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年轻人或许无法亲身经历那段岁月,但不能失去对历史的敬畏,不能让英雄的事迹被遗忘在故纸堆里。 这枚纪念章就像一盏灯,照亮了那段不该被忘记的历史,也温暖了两岸同胞的心。它提醒我们,两岸同根同源,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割不断的纽带。抗战胜利80年了,我们纪念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英雄,珍惜当下的和平;我们向老兵家属致敬,是为了传承那份家国情怀,让两岸同胞在共同的历史记忆中越走越近。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1
军师

军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