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法庭上,女人说:“我性冷淡,他老强迫我。”男人抬起头,声音很轻:“五年了,哪次你不同意,我真碰过你?不都是我翻身就睡。”全场安静。 男人坐在被告席上,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袖口还沾着点水泥印。他双手放在膝盖上,手指微微蜷缩,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他说自己每年只回家两次,每次待不到十天,都是趁着工地停工的时候。每次想亲近妻子,只要她皱一下眉,说一句不舒服,他就立刻停手,从来没有强迫过。 “去年春节,我提前三天回来,给她买了新衣服,给孩子买了玩具,还给妈带了治腰的膏药。晚上我想跟她聊聊工地的事,她背对着我玩手机,说跟我没话说。我躺了半小时,就去客厅沙发睡了,直到走都没再提过亲近的事。” 男人的声音很稳,没有激动,只有一种说不出的疲惫。 旁边的旁听席上,男人的姐姐忍不住站起来,说弟弟这些年的不容易。弟弟在外地做建筑工人,每天天不亮就上工,天黑才收工,住的工棚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工资都是按月打给弟媳,自己身上从来不留超过五百块,顿顿都是馒头咸菜,偶尔改善伙食就是加个水煮蛋。 “我妈七十岁了,腰椎间盘突出好几年,弟媳嫁过来五年,没做过一顿饭,没拖过一次地。我妈每天早上五点起来做早饭,送孙子上学,然后回家拖地、洗衣、买菜,中午还要接孙子放学,下午辅导作业,晚上等孙子睡了才能歇着。去年冬天我妈累得直不起腰,去医院检查是腰椎滑脱,医生让卧床休息,弟媳还是照样不管,每天在家追剧、网购,饭菜都要我妈从床上爬起来做。” 姐姐说着抹了把眼泪,拿出手机翻出聊天记录,都是弟弟跟她的对话,说弟媳又买了新包,说孩子的学费该交了,说妈最近又不舒服了,每次都让姐姐帮忙多照看一下,自己在外地实在走不开。 孩子今年四岁,被奶奶带来了法庭,坐在角落里,怯生生地看着爸爸妈妈。法官问孩子,平时谁照顾你,孩子小声说奶奶。法官又问,爸爸回家的时候对你好不好,孩子点点头,说爸爸会给自己讲故事,会带自己去买零食,妈妈很少陪自己玩。 男人看着孩子,眼圈红了。他说自己知道妻子不喜欢农村,结婚的时候特意在县城买了房,首付是自己打工攒了八年的钱,房贷也是自己每月按时还。他以为只要自己多挣钱,多包容,日子就能过好,没想到五年下来,自己像个外人。 法庭上的人都在议论,说男人太傻,付出太多却被当成理所当然。男人低着头,没再说话,只是肩膀微微颤抖。法官最后调解,问男人是否愿意再给女人一次机会,男人摇了摇头,说五年了,他累了,不想再勉强了。 离婚判决下来,房子归男人,因为大部分首付和房贷都是他承担的,存款平分,女人需要返还转移给小舅子的部分夫妻共同财产。孩子判给了男人,女人每月支付抚养费。 走出法庭的时候,男人的妈妈拉着孙子的手,对男人说:“没事,妈还能动,咱们娘仨好好过。” 男人点点头,弯腰抱起孩子,孩子搂着他的脖子,说:“爸爸,我以后会听话,不让你生气。” 男人带着妈和孩子回了县城的家,房子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少了女人的东西,显得空旷了些。他请了几天假,在家照顾妈和孩子,每天早上起来做早饭,送孩子上学,然后回家打扫卫生,给妈按摩腰。 邻居们知道了这事,都来安慰他,说他是个好男人,只是遇错了人。男人只是笑笑,说过去的就过去了,以后好好照顾妈和孩子就行。 过了半年,男人换了个离家近的工作,在县城的工地上干活,每天能回家。他依旧踏实肯干,老板很器重他,工资也涨了不少。他给妈报了老年舞蹈班,让她多出去走走,别总在家操劳。孩子上了幼儿园,每天放学回来都会跟他分享在学校的趣事。 有一次,他在菜市场买菜,碰到了女人。女人看起来比以前憔悴了不少,身边没有别人。女人看到他,愣了一下,想跟他说话,他只是点了点头,就带着孩子走了。 后来听说,女人跟男人离婚后,很快就再婚了,可对方不如男人包容,也不愿意养她的娘家,两人经常吵架,没过多久又离婚了。她想把孩子要回去,男人没同意,说孩子跟着自己挺好的。 男人偶尔会想起那段五年的婚姻,心里不是没有遗憾,但更多的是释然。他明白,婚姻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需要两个人互相体谅,互相付出。单方面的付出,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累,最后攒够失望,一拍两散。 现在的他,虽然带着孩子和老人,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很踏实。每天下班回家,能吃到热乎的饭菜,能听到孩子的笑声,能看到妈脸上的笑容,这就够了。他知道,自己值得被珍惜,以后总会遇到那个懂得感恩、愿意跟他一起经营生活的人。 而那些在婚姻里太懂事的人,不是傻,只是太在乎。可当在乎被无视,付出被践踏,再懂事的人也会转身离开。婚姻里最珍贵的,从来不是多么丰厚的物质,而是彼此的尊重和珍惜。你把我放在心上,我才会把你护在身后,这样的婚姻,才能走得长远。
我身边一个离婚的男同事跟我讲:他老婆不是人,嫌弃他穷,跟人跑了。我问他:你老婆没
【28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