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前首相石破茂在《每日新闻》上发表的言论,惊呆了日本舆论。 石破茂表示:

洛风阐社会 2025-11-12 22:06:54

近日,日本前首相石破茂在《每日新闻》上发表的言论,惊呆了日本舆论。 石破茂表示:“明治维新最大的动力,不是日本人的勤奋,而是从清朝掠来的2.3亿两白银。”这番言论在日本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在这之前,日本的历史课本里总把明治维新包装成一部“全民奋斗史”,字里行间都是日本人如何勤奋、如何革新,才从落后小国跃居东亚强国。 可石破茂一句大实话,直接把这个精美的神话砸得粉碎,所谓的民族崛起,压根就是靠抢来的“第一桶金”撑起来的,这种直白让那些抱着“勤奋发家”执念的日本人脸红到下不来台,也难怪会在日本舆论场掀起轩然大波。 要搞明白这笔钱对明治维新有多重要,首先得算清楚2.3亿两白银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八千多万两白银,这笔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全部家底,等于把整个国家的财政储备都拱手送人。 而对日本来说,这更是天上掉下来的“金元宝”,1894年日本全年财政收入才八千万日元,这笔白银按当时的汇率换算成日元,足足有3.645亿之多,是日本年度财政收入的四倍还多。 这笔赔款里有3.05亿日元都用在了军备扩充上,占总金额的87%。 其中1.39亿日元给了海军,5700万日元给了陆军,还专门拿出3000万日元设立“军舰水雷艇补充基金”。 要知道,在这之前日本海军还只是个“地区级选手”,拿到这笔钱后立刻开启了“疯狂采购+自建”模式,不仅从国外订购先进军舰,还扩建了造船厂。 长崎造船所后来能造出雾岛号、武藏号这样的战列舰,以及天城号航母,追根溯源都离不开这笔赔款的“启动资金”。 而这些军舰后来都成了日本对外侵略的凶器,雾岛号参与过偷袭珍珠港,武藏号则在太平洋战场作恶多端,说白了,日本军工的“家底”就是用清朝的白银堆起来的。 除了军事,日本还把这笔赔款用在了工业化的“地基”上,最典型的就是旧官营八幡制铁所。 日本政府从赔款里拨出近2000万日元作为启动资金,从德国引进全套设备,专门生产炮架、军舰钢材和炮弹坯料。 这座钢铁厂可不是普通的工厂,它是日本后来历次侵略战争的“军火供应商”。 1905到1945年这四十年里,日本从中国抚顺掠走的近2亿吨优质煤炭,大多都送进了这里的高炉;1938年占领湖北大冶后,七年就抢走420万吨铁矿,也都是为八幡制铁所供血。 二战时日军的坦克、战舰用的钢材,十有八九都出自这里。 可就是这样一个靠掠夺中国资源运转的工厂,后来竟被日本包装成“非西欧地区最早工业化的证据”,这种颠倒黑白的本事,也真是让人开眼。 更值得说道的是,这笔赔款还帮日本解决了经济上的“老大难”问题,金本位币制改革。 1897年日本用7260多万日元的赔款金货作为准备金,顺利完成了货币制度改革,这一步有多关键?就好比一个小商贩突然有了央行背书,瞬间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信用。 在此之前,日本的货币混乱不堪,根本没法和西方列强做生意,而有了这笔赔款做支撑,日本的财政规模五年内就从8000万日元暴涨到3.9亿日元,一下就跻身世界经济玩家的行列。 反观清政府,为了偿还这笔赔款,只能向俄、法、英、德四国大举借债,三年就借了3亿两,连本带利要还6亿多两。 当时清政府每年海关税收的七成以上都要用来还债,西方列强趁机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命脉,原本洋务运动攒下的一点近代化家底,就这么被这笔赔款彻底掏空,谭嗣同那句“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道尽了当时国人的绝望。 日本当然也没忘了用这笔钱“装门面”,拿出1000万日元设立教育基金,营造“重视教育”的假象。 可这1000万日元,连赔款总额的零头都不到,和砸在军事上的3亿多日元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 更讽刺的是,日本靠着这笔赃款完成原始积累后,就开始鼓吹“武士道精神”和“民族勤奋”,把对外掠夺的发家史,粉饰成“靠自身努力崛起”的励志故事。 这种神话包装得有多成功?连不少日本人自己都信了,直到石破茂戳破真相,他们才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民族荣耀”,底色竟是沾满中国人民血汗的掠夺。 其实从历史脉络就能看得明明白白,明治维新前期,日本搞了二十多年改革,却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财政捉襟见肘,工业化更是举步维艰。 可甲午战争一打赢,拿到这笔赔款后,日本立刻像打了鸡血一样,军事、工业、经济全面爆发,短短十年就从东亚小国变成帝国主义列强。 这种“飞跃”根本不是什么“勤奋”能解释的,而是典型的“靠抢发家”。 就像一个小偷抢了巨款后开公司、买豪车,然后对外宣称自己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这种逻辑在日本身上竟然成立了上百年。 而石破茂的直言不讳,至少让这段被掩盖的历史露出了冰山一角,也让世人看清:所谓的“明治维新奇迹”,不过是一场靠掠夺撑起的虚假繁荣,那些被日本吹捧的“勤奋”与“革新”,从来都掩盖不了赃款上的血迹。

0 阅读:86

猜你喜欢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