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头“最强私人定制”:挂钩随身带,柱子当背景板,城管都犯了难!网友:精致的利己主义! 有人把城市道路当自家客厅布置了!近日,上海杨浦区,有网友爆料,大润发超市附近的街边立柱上,发现一处“私人定制”痕迹。 柱面粘贴着一个塑胶挂钩,并写有“我每天在这打车,挂钩是用来挂包的,请不要随意拆除”的字样。 发帖网友表示十分惊讶,并联想到一位“每天淡定等车的都市隐士”。这一“公共设施私人化”的行为遂引发了广泛关注。 城管部门称此类事情执法难度大,12345热线回应,将把问题转交相关部门处理,并及时清理柱上字迹与挂钩。 有人尝试清理这个塑料挂钩,却未能彻底清理干净。 原本是公共场所,却被人私用,当作自己挂包的专用挂钩。 比较有意思的是,那只是个挂钩的背景板,也就是说用来勾住包的那个挂钩被它的主人随身携带。并且,还留下了歪歪扭扭的“墨宝”,来宣示主权! 网友们纷纷对这一现象表达不理解: “人得多懒呀,打个车还得在那儿挂个包。你把城市道路当你家客厅布置呢。” “包挂在柱子上 打车的话不是很容易忘记的吗?” “公共设施乱涂乱画,可以处罚吧?” “如果是残疾人 ,我理解。如果不是残疾人,那我希望你是。” “有太多人混淆了便民和利己两个概念。” “等个车的时间,这个包是非挂不可吗?” “把精致的利己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弄个折叠钢丝床一躺,多舒服!” “怎么说呢?挂钩如果不影响别人,也没啥,但写字就不太文明了!” 这起上海街头的“挂钩事件”,看似是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都市轻喜剧,实则是一面映照现代城市文明与公民意识的镜子。 这根小小的挂钩,勾起的不仅是一个包,更是我们对公共文明、规则意识与利他精神的集体反思。 城市的温度,不在于有多少“私人定制”的便利,而在于每位市民对公共空间的自觉敬畏与共同守护。 拆除一个违规的挂钩容易,但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树立起一道不可逾越的“公域围墙”,才是让城市真正变得文明、宜居的长久之道。 信息来源于经视直播,侵联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