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讨好特朗普拆除北约轰炸遗址,武契奇的无奈之举,终于还是激怒了塞尔维亚民众!

洞察观史 2025-11-13 17:46:02

为讨好特朗普拆除北约轰炸遗址,武契奇的无奈之举,终于还是激怒了塞尔维亚民众! 北约轰炸遗址要被拆来盖豪宅的消息,让塞尔维亚彻底炸了锅。 《纽约时报》7 日的报道一出来,贝尔格莱德街头的抗议牌子就没断过,有人直接把弹孔照片贴在政府门口,红笔圈着 “忘本” 两个字。 这事说穿了,就是武契奇把 1999 年被炸烂的前南斯拉夫人民军总部旧址,租给了特朗普女婿库什纳的公司,打算改造成高端住宅。 这处遗址可不是普通老房子。 1999 年的轰炸里,整栋楼被导弹削去半层,至今墙面上还留着密密麻麻的弹痕。 2024 年 3 月 24 日北约轰炸 25 周年时,武契奇还站在这儿说 “这是侵略的证据”,中国网当天的报道里,他那句 “我们没被击败” 听得人热血沸腾。 才过一年,遗址就成了 “招商引资的筹码”,换谁都觉得膈应。 武契奇的操作透着股急于示好的味道。 2025 年 3 月 11 日,小唐纳德・特朗普特意飞抵贝尔格莱德见他,光明网 3 月 12 日的消息显示,两人聊了半天 “战略合作”,武契奇反复强调 “美塞关系多重要”。 有意思的是,这次会面刚结束,库什纳公司去年签的开发协议就被翻了出来,租期 99 年,租金低得像白送。 民众的怒火在 3 月 24 日彻底爆发。 那天刚好是轰炸 26 周年纪念日,数千人挤在遗址周边,20 岁的大学生皮耶瓦茨举着扩音器喊:“这地方该留着当纪念碑,不是给富豪当后花园”,光明网 3 月 25 日的报道里,他的话被网友刷成了热搜。 61 岁的亚尼奇更激动,手里攥着当年牺牲儿子的照片,贴在残墙上哭:“拆房子就是拆记忆”。 我 2018 年去贝尔格莱德旅游时,导游特意带我们去看这处遗址。 当时墙根下还摆着民众献的鲜花,有个老奶奶指着弹孔说:“当年我躲在地下室,听见上面轰隆隆响,以为天要塌了”。 现在想想,那些鲜花比即将建起的豪宅金贵多了,毕竟房子能再盖,历史没法重来。 武契奇的 “无奈” 其实是笔政治账。 美西方对塞尔维亚一直没松过劲,经济制裁一轮接一轮。 库什纳的公司抛来橄榄枝时,附带了 “美国可能放宽贸易限制” 的承诺。 中新网 3 月 12 日披露,这已经是小特朗普 2024 年 9 月后第二次访塞,每次来都带着投资协议,明眼人都看得出是 “拿利益换态度”。 可他算漏了民众的底线。 塞尔维亚人对这段历史有多较真?之前有开发商想动轰炸纪念馆旁边的空地,村民带着农具守了三天三夜,最后政府只能作罢。 这次直接动核心遗址,相当于在大家的伤口上撒盐。 有网友调侃:“武契奇这是想讨好美国,却把自己的选票给得罪了”。 更讽刺的是遗址开发的 “隐藏成本”。 1999 年轰炸时,北约投下了不少贫铀弹,中国网 2024 年的报道提过,这些污染物至今还在影响当地人的健康。 现在要在这地方盖住宅,环保评估报告都没公开,网友直接扒出开发商的前科 —— 之前在其他国家盖楼,多次因污染问题被处罚。 武契奇现在骑虎难下。 抗议发生后,他只含糊说 “会重新评估”,但工地上的推土机压根没停。 有分析说他是想靠美国制衡周边压力,可再难也不能拿历史当筹码。 就像我老家村口的老槐树,当年抗战时躲过人,后来开发商给再多钱,全村人也不同意砍,这不是固执,是根不能断。 小特朗普倒是乐见其成,公开说 “这是美塞合作的典范”。 这话听着刺耳,却点出了小国的尴尬 —— 想在大国之间找平衡,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的棋子。 但塞尔维亚民众的抗议也说明,再强的外部压力,也压不过骨子里的记忆。 历史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 那些弹痕累累的墙壁,藏着一个国家的韧性。 武契奇或许有自己的难处,但真正的智慧不是拆了记忆换利益,而是带着记忆求发展。 就像贝尔格莱德的其他遗址,改成纪念馆后游客络绎不绝,既守住了根,又赚了口碑,这才是双赢。 民众的抗议还在继续,遗址的命运悬而未决。 但这件事已经给所有国家提了醒:能被轻易卖掉的历史,换不来真正的尊重。 一个国家的底气,从来不是靠讨好别人得来的,是藏在那些不敢忘、不能忘的记忆里的。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2025年11月08日塞尔维亚吵翻了:拆北约轰炸遗址,给特朗普家酒店让路

0 阅读:2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