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正式宣布 一夜之间,菲律宾又上了全球头条,不是因为外交风波,也不是因为经济奇迹,而是因为一场接一场的“麻烦”。 11月4号凌晨,“海鸥”像头疯牛,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风速,一头撞在菲律宾南莱特省,狂风呼啸着撕裂屋顶,广告牌被吹得像纸片一样飞舞,大树拦腰折断砸向民房。 洪水“唰”地一下,两小时就涨到二楼高,来不及反应的居民只能在水中挣扎着往屋顶爬,有的家庭用床单结成绳索将孩子吊到安全处,医院、学校这些本该是避难所的公共设施,23处都被淹得面目全非,药品和医疗器械泡在水里失效,救援人员划着橡皮艇在楼道里搜寻幸存者,水面上漂浮着家具、衣物和遇难者的遗体。 到11月6号,官方通报的数字触目惊心:114个人没了性命,127个人下落不明,195万老百姓被迫离开家园,56万人挤在临时安置点,狭窄的空间里弥漫着汗臭和消毒水的味道,大家喝着浑浊的水,啃着干硬的饼干,孩子们的哭声此起彼伏。 可“海鸥”的阴影还没散去,“凤凰”又带着更凶的势头扑来,11月9号晚上,它以超级台风的姿态从吕宋岛奥罗拉省迪纳伦甘镇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到每小时180公里,狂风裹挟着暴雨形成一道道水墙,把沿途的房屋掀得只剩框架,沿海村庄的渔船被卷到几公里外的农田里。 到11月12号,民防办公室的统计出来了:27人死亡,2人失踪,36人受伤,全国超过359万人受灾。 更夸张的是,497个地方陷入黑暗,29个地区断了水源,电力抢修队伍因道路被毁无法及时抵达,老百姓只能在断水断电的困境里煎熬,有人拿着空水桶在政府办公楼前排队一整天也没接到水,求救的呼声淹没在余波里。 这场台风还导致全国823个市镇被迫停工,1035个市镇宣布停课,无数家庭失去收入来源,孩子们只能在安置点的地上用树枝写字。 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连环灾难,菲律宾政府的表现简直是在“火上浇油”,救援物资迟迟送不到重灾区,直升机只在上空盘旋几圈就飞走,地面救援队伍磨磨蹭蹭,急得受灾群众直跳脚。 在南莱特省的一个村庄,村民们等了三天才看到救援车,可车上的物资只有几箱方便面和矿泉水,根本不够几百人分,临时安置点里医疗用品严重匮乏,不少受伤群众只能用布条简单包扎,伤口发炎化脓却得不到治疗。但最让人气愤的是,那些花了大价钱修建的防洪工程,居然成了“杀人陷阱”。 本该挡水的堤坝多处溃决,钢筋混凝土的残骸砸毁了不少民房,下游村庄瞬间被洪水吞噬,有村民哭着说,要是没有这些破堤坝,洪水还不至于来得这么猛,政府拿着纳税人的钱搞面子工程,最后害死的都是老百姓。 更气人的是,老百姓在洪水里挣扎的时候,政府还在忙着“遮丑”,官员们在镜头前大谈“救援进展显著”,却对民众的质疑避而不答,有记者追问溃坝原因,发言人支支吾吾扯着“自然灾害不可抗力”的幌子,对工程质量问题半个字不提。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灾区惨状视频,转眼就被限流下架,有网友发帖抱怨物资短缺,账号直接被冻结,政府甚至要求媒体报道“正能量”,禁止拍摄遇难者遗体和民众抗议的画面,仿佛只要捂住眼睛,就能假装这场灾难不存在,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让本就愤怒的民众更加心寒,不少人在安置点举着“我们要水喝”“给我们真相”的牌子抗议,却遭到警察的驱散。 两场台风把菲律宾的脆弱暴露无遗,天灾背后藏着的人祸更让人寒心,农业主产区的稻田被洪水淹没,即将收割的稻谷泡烂在水里,渔民的渔网和渔船被毁,不少家庭失去了全年的收入来源,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店铺被淹、设备损坏,资金链断裂的老板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苦心经营的生意倒闭。 平日里喊着“为民服务”的口号,真到关键时刻,却是这样一副推诿扯皮的模样,受灾群众想要的不是空洞的安慰,而是能喝上干净的水、吃上热乎的饭,是有人来真正解决问题,可现在,他们只能在安置点里茫然等待,不知道这场噩梦还要持续多久。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缺位的情况下,民众自发组织的救援力量成了黑暗中的一丝光亮,志愿者们冒着余险深入灾区,用冲锋舟转移被困群众,社区居民互相分享仅有的食物和水,医生主动在安置点搭建临时诊疗点。 国际社会也伸出援手,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相继捐赠救援物资和资金,联合国难民署紧急调运帐篷和药品支援,可这些外部援助,终究无法弥补政府失职带来的伤害。 这场灾难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律宾政府的无能和冷漠。如果不能从这场灾难中吸取教训,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那么下一次台风来袭时,悲剧还会重演。 你说这样的政府,能让老百姓放心吗?这场灾难过后,菲律宾又该何去何从?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