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金三角贩毒集团的一名卧底警察在经过海关时突然被拦下。那人低声说:“你暴露了,赶紧跑,他们要活剐了你。” 边境海关的嘈杂中,一句低语如刀锋划破空气:“你暴露了,赶紧跑,他们要活剐了你。”2004年12月,这位卧底警察的十年潜伏瞬间崩塌,金三角的毒影扑面而来。是谁通风报信?逃亡之路又藏着多少杀机? 金三角这片土地,毒品像瘟疫一样吞噬着边境的平静。那里山高林密,河流弯曲,武装团伙把持着鸦片田和海洛因厂,毒品源源不断流向世界。2004年12月,一个退休中学教师的命运在这里急转直下。他叫傅衍鲲,本是山东聊城人,1937年出生,早年教书育人,学生们都记得他那堂堂正正的语文课。可谁想,这位56岁的老头子会扔下粉笔盒,钻进毒贩窝里当卧底。 一切从1992年开始说起。那年,傅衍鲲的侄子傅勒干染上毒瘾,家散人亡,留下一堆烂摊子。傅衍鲲心如刀绞,他想,这毒品不除,多少人还得遭殃。国家禁毒形势严峻,公安机关正缺人手深入一线。他自告奋勇,1993年拿着缅甸果敢同盟军司令杨茂良的请柬,孤身跨过边境,化名劳富,以生意人身份混进去。杨茂良是当地大毒枭,手下兵强马壮,控制着大片种植区。傅衍鲲表面上帮他搞军需采购,实际眼睛盯紧了毒品链条。 卧底日子苦哈哈的。金三角热得像蒸笼,雨季一来,路成泥浆,傅衍鲲天天泡在竹楼和丛林里,学着当地话,和毒贩们称兄道弟。他看到鸦片从山坡田里收割,加工成白粉装箱,然后卡车队拉到边境。杨茂良的团伙资金雄厚,买枪买炮,边境纠纷不断。傅衍鲲借着调解矛盾的机会,摸清了他们的走私路线和藏毒点。一次次,他用隐秘渠道把情报传回国内,累计900多条,帮公安破了多起大案。那些情报包括运输时间、车辆牌号,甚至加工厂位置,直接让毒品流失上吨。 国家禁毒工作靠的就是这种无声的付出。傅衍鲲不是专业警察,他是老百姓出身,凭着一股子恨毒品的劲头,坚持下来。糖尿病缠身,他还得忍着,边境医疗条件差,药都得自己带。杨茂良起初疑心他这老头子,但傅衍鲲帮着调整部队通信线路,避开空中侦察,还建议改建炮位,渐渐得了信任。毒贩们聚会时,他坐在火堆边听交易细节,第二天就把名单抄下来。2004年上半年,风声有点紧,杨茂良身边警卫换了好几拨,新人眼神不对劲,总盯着他去仓库。运货时,包裹被多查了几回,里面有定位痕迹。傅衍鲲缩短外出,只在黎明黄昏传信,继续收尾任务。 就这样熬到2004年12月。傅衍鲲从北京送完一批情报,准备转机回缅甸。海关大厅人挤人,空气里一股柴油和烟味。他排队过关,正低头走着,突然有人从侧面拉住他胳膊。那人是杨茂良府上的年轻厨师,平日里切菜煮饭,两人闲聊过几句。厨师脸色铁青,没多废话,就贴耳低声说:“你暴露了,赶紧跑,他们要活剐了你。”原来,傅衍鲲回北京借口谈兵工厂,毒贩疑心他,派随从威逼利诱,那人扛不住招了。杨茂良下令,等他一回来,就把他绑了,一刀刀片肉,凌迟处死。厨师良心没泯灭,冒险通风报信,还塞了摩托钥匙和路线图。 这消息像炸弹,傅衍鲲知道,身份一漏,身后就是追杀。海关外,公路尘土飞扬,他抓起钥匙,骑上摩托钻进小路。身后两名大汉察觉,跳上车追来。林间道坑洼,水洼溅泥,他低头拉油门,拐弯时车身晃荡。追兵灯光晃眼,他冲进橡胶林,停车藏身,听引擎声渐远。夜里,他推车走,踩着落叶,蚊虫叮咬,汗水直流。避开主路,沿溪流摸索,听到狗叫就趴草丛不动。凌晨到渡口,河水黑沉,对岸灯笼晃悠。他划小舟过去,桨拍水面,雾气升腾。登岸换农夫衣,背包裹翻山,石路硌脚,用棍撑地挪。两天后,绕检查站,搭货车到安全点,同志接应,护送过境。 逃出生天,傅衍鲲第一时间到北京公安机关,交出全部资料。那些东西详尽,资金链、走私路径一清二楚,推动多地行动,缴获毒品几百公斤,抓骨干几十人。国家给他安置和保护,让他安度晚年。他把经历写成书,《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2006年出版,广为流传。书里没半点夸张,就实打实讲毒品怎么祸害人,怎么从源头堵。2006年,他上央视,讲金三角故事,当年感动中国候选人。老百姓看完,都说这老头子真硬气,为国为民,值了。 傅衍鲲的贡献,体现了公安干警的家国情怀。禁毒是全党全国的事,靠大家齐心协力。他卧底11年,不是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守护千家万户。毒贩杨茂良那伙,穷凶极恶,榨干当地穷人,毁了多少青年。国家打击他们,靠的就是情报和决心。傅衍鲲提供的东西,直接断了他们的财路,让边境清净不少。退休后,他还到处讲课,告诉学生毒品一碰就上瘾,毁三代人。 MCN双量进阶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