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对华国锋最放心,可在毛主席去世后,华国锋却做了一个违背主席的决定。 毛泽东

陈砚之 2025-11-14 19:13:04

毛主席对华国锋最放心,可在毛主席去世后,华国锋却做了一个违背主席的决定。 毛泽东出生在1893年的湖南韶山一个普通农民家,从小接触农村生活,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活动,1918年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1921年作为湖南代表参加中共一大,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与朱德会师后推动农村革命道路。抗日时期在延安制定持久战策略,1945年当选中央主席,1949年领导建立新中国。建国后推动土地改革和工业化,强调社会主义建设,晚年注重理论创新,指定华国锋为接班人。 华国锋1921年生于山西交城,原名苏铸,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入党,1949年后在湖南工作,从湘阴县委书记升到湘潭县委书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1955年任湖南省财贸办副主任,1971年调中央任国务院副总理,1976年代理总理,获得毛主席信任,被任命为第一副主席。他的工作作风注重基层调查,处理政务稳重可靠。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主持政治局会议,讨论遗体处理问题。毛主席生前多次表示希望火化,1963年罗荣桓逝世后,他明确提出骨灰撒长江的想法,1965年带头签火葬倡议书,强调节约土地资源。但会议上部分人反对火化,主张永久保存遗体以供瞻仰。华国锋赞同保留意见,最终决定建造水晶棺和纪念堂,这直接违背了毛主席的遗愿。 决定做出后,立即组织专家处理遗体防腐。徐静和刘湘屏等从唐山地震灾区返回,参与方案制定,紧急手术两个小时完成初步处理。9月12日遗体移至人民大会堂吊唁,冷气全开并加玻璃罩控制温度。悼念结束后,遗体安置在地下769室,浸泡特殊药液,参考马王堆古尸防腐技术,确保安全。 水晶棺制作交给北京玻璃厂,成立小组集结全国人才,确定材料后由605厂负责主体。工人徐兆采提出新工艺,通过打砣、模压、拼接解决厚度问题,经过多次实验在寒冬条件下完成。王鹏教授建议气液结合冷却系统,罗继杰研究半导体制冷技术,在遗体关键部位置制冷堆,用变压器交换热量,最终实现恒温。 同时纪念堂建设启动,华国锋召集专家讨论选址,从四个方案中定在天安门广场南侧。从八省市调40多名建筑美术人员,审定600多个设计方案,1976年11月24日奠基,历时六个月于1977年5月建成。8月20日晚遗体从769移入水晶棺,9月9日开放,接待大量群众。 毛主席对遗体处理的看法源于唯物主义观点,他认为火化符合节约原则,不想增加人民负担。这与当时殡葬改革潮流一致,许多领导签了倡议书。但华国锋的决定反映了当时政治氛围,强调保存遗体作为精神财富,满足群众情感需求,尽管这改变了原计划。

0 阅读:0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