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这次来中国的目的不单纯,不就是想让中国再申办奥运会吗?现在夏季奥运会已经成了很多国家不愿意接手的活动,因为举办一届奥运会的花费非常高,需要建造大量基础设施,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 像2016年里约那场奥运闭幕没多久,场馆就开始荒废,东京本来预算紧张,又赶上疫情,最后多花了不少钱,就算2032年布里斯班号称要省着花,财政压力还是很大,大家都发现了,各国都想精打细算不敢轻易冒进。 巴赫借着改革提出别老是大肆新建和铺张,而大湾区的优势就是硬件现成了,早有不少像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这样的基础设施,几大城市之间交通方便,场馆也用得上,不怕浪费,而且大湾区也没少办大型赛事,像广州亚运,深圳大运,这些经验都积累下来了。 如果整个大湾区联合申办,那意义可不小,跨越三个关税区,两种制度一起合办,足够让世界眼前一亮,也特别能体现“一国两制”的活力和包容,奥运筹备还能加速区域内的服务融合,比如人员往来、标准互认、贸易更加便利,对三地老百姓来说办奥运不光热闹几天,长期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水平还真能提高。 国家这方面态度挺谨慎,没人想浪费资源,现在更关注怎么把已有的场馆和设施用起来,不是拼命造新建筑,而是看怎么资源利用好,追求区域合理、节约投入,专家们也普遍支持“用好现有资产、提升运营效率”。 巴赫的主意碰上中国大湾区,正值奥运转型和中国继续改革的关键时期,如果真的办成了,大湾区不只是多几个比赛场地,更多是城市发展思路和东西方合作怎么落地,城市间怎么避免重复建设,怎么让赛事真正留下福利。 对于国际奥委会来说省钱、省力还能成功,绝对是未来范本,对中国来说,把握机会展现区域协作力和资源整合力,世界也能看到中国的新变化。 当然,任何大项目都有两面性,但只要能够真正让百姓长期受益就是好事,粤港澳大湾区申办奥运不光是一次奥运选择,也是一个区域发展方向的窗口。 大家觉得大湾区真的适合接下这棒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