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格力赚了224亿,结果董明珠一声咬定,这钱五年内不分红,统统砸进机床研发。这事儿,股东们气得差点把桌拍碎,谁都担心这224亿进了实验室就是如泥牛入海,花得干脆又漂得彻底。 一笔224亿的巨额利润,本该让股东们乐开花,可董明珠一句话,就把这钱全押进了机床研发的深水区。五年不分红,股东窝火上火,股市跳水,质疑声四起。这场赌注,到底是企业壮筋骨的硬气,还是股东口袋的亏空? 2017年,那是中国制造业大步转型的关键一年,国家大力推“中国制造2025”,号召企业攻克核心技术,摆脱进口依赖。高端数控机床就是卡脖子环节,国内产量低,精度跟不上,工厂买设备得花大价钱,还得等半年以上交货。格力电器作为家电老将,早就在空调变频、压缩机上砸钱,2011年研发费超30亿,2012到2013年连着两年破40亿,硬啃下1赫兹低频控制技术。公司生产线也离不开进口机床,一旦封锁,链条就断。 格力2017年营收超1500亿,净利润224亿,手握996亿现金,其中591亿是活钱。这成绩亮眼,可董明珠没急着分红。她盯上机床不是心血来潮,早几年就建智能装备公司,营收虽只占1.43%,但那是战略种子。国家鼓励制造业升级,格力觉得与其分光钱图一时爽,不如投进去建“铁饭碗”。就这样,年报一出,宣布五年内全投机床等项目,不派现、不送转。股东们傻眼了,前一年还发108亿现金,怎么赚更多了反倒卡壳? 消息落地,市场炸锅。2018年4月26日开盘,格力股票直线低开近10%,盘中晃荡几回,收盘跌8.98%,成交171亿创纪录。家电板块跟着遭殃,飞科电器跌停,老板电器等掉3%以上。股吧里中小股东吐槽一片,有人翻旧账,说格力高股息蓝筹的招牌砸了,机构资金冲着分红来,现在变卦,筹码得松。深交所当天发关注函,直戳痛点:现金这么多,为什么不分?把董明珠推上风口。 2018年6月25日股东大会,史上最多人参加,现场人满为患。董明珠直面炮火,说她年薪才200多万,分红能多拿几千万,最盼着派息,可企业得强身健体。项目失败也不砸锅卖铁,公司根基稳。股东不买账,有人叫嚷这是画大饼,机床水深,格力空调出身,跨界纯属瞎折腾。券商报告也唱衰,说智能装备家底薄,撬不动市场。舆论里,董明珠被批拿股东钱当试验田,成败关她名声,亏本的是股民真金白银。 董明珠没多纠缠,埋头干。格力建实验室,挖机械人才,立规矩:不做则已,要做国际级。五轴机床最难,主轴振动、精度控制,头发丝几分之一的误差,全球就几家玩得转。团队拆国外样机,记录接口数据,反复迭代,上百个试验件报废。国家政策风向对头,制造业腾笼换鸟,格力顺势而上,从用设备到造设备,步步为营。 几年过去,成果冒头。2024年7月,格力办首批机床发运仪式,双主轴高速龙门加工中心直奔广东鸿图,那家汽车零部件巨头服务全球车企。鸿图车间用下来,效率高,交货快,超进口货。 同月,格力签欧姆龙战略协议,技术拓到轨道交通、光伏锂电,订单接龙。 2025年4月,北京中国国际机床展上,格力亮出“高速双五轴龙门加工中心”,一体铸造龙门,直驱无齿轮损耗,移速120米/分,加速度猛。展台围观者多,切削演示稳如老狗。这台机不久前在瑞士日内瓦第50届国际发明展,从1000多项目杀出,摘金奖。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说,格力打通精密铸造和智能加工链,国产五轴机床真落地汽车领域。 鸿图负责人承认,选格力时有顾虑,用后稳定性更好。 回头看那场不分红风波,股东当初火大,现在股价回暖,机床卖全球,谁还说钱打水漂?格力总工程师钟成堡讲,这十年坚守,解了机床卡脖子,还让企业从家电变智造巨头。董明珠当年咬牙投的224亿,砸出国之重器,正中国家创新驱动要害。制造业根在技术,互联网火也顶不了实打实的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