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藏疾,口腔预警?医生:口腔若有4种异常,小心胃癌悄然逼近,一定要当回事 嘴巴是个挺诚实的地方,身体里出啥问题,它经常第一个跳出来提醒。很多人以为口腔问题就是上火、刷牙不干净,但有些时候,反复发作的口腔异常,其实和胃部健康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医生提到,不少胃癌患者在确诊前,早就出现过一系列口腔信号,只是没人当回事。这些变化不大不小,躲在日常里,如果不留心,很容易就错过了提醒。 有一种情况是口腔溃疡老是不好。不是那种三五天自己愈合的小溃疡,而是反复在同一位置发作,拖个十天半个月都不见好。 这种溃疡有时不疼,但边缘发硬,颜色偏灰,长期这样其实可能和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有关,甚至有研究指出,胃癌患者中反复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了两倍。 还有一种表现是口臭,但不是早上起床那种生理性的,而是持续性的臭味,刷牙漱口也没啥用。这类口臭有时候来源于胃内容物反流,说明胃动力减弱,消化紊乱,胃酸过多或幽门螺杆菌感染都可能影响到口腔环境。而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对胃黏膜是一种慢性刺激,癌变风险也在慢慢堆积。 舌苔发厚发腻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信号。正常舌苔是薄白、湿润的,一旦变成黄腻、厚重,还伴有口干口苦,常常提示消化系统不通畅。 有资料显示,胃病患者尤其是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人群,这种舌苔变化出现得更早,和胃黏膜的分泌功能失调关系密切。部分胃癌早期患者就曾表现出持续的舌苔异常。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隐蔽,是味觉减退或者舌头发麻。有些人吃东西觉得没味儿,甚至觉得嘴里发涩,这类情况不只是神经问题,更可能是胃功能异常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像维生素B族缺乏,微量元素流失,这些都会影响味觉和口腔神经反应。特别是长期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营养状况不稳定,这些口腔变化就更明显。 在笔者看来,很多身体问题并不是没提醒,只是提醒方式太“不起眼”。胃癌不是一天形成的,常常是从胃炎、胃溃疡一路发展,早期没明显症状,但身体早在其他地方“打灯”。 口腔是最容易观察的位置,不需要检查设备,照照镜子就能看出点端倪。问题是,大多数人只会买点上火药,贴个口腔膜片,治标不治本。 胃癌发病越来越年轻化,这不是什么空话。饮食不规律、爱吃刺激性食物、熬夜、情绪压抑,这些都是风险因素。 一旦胃部出问题,影响的不只是肠胃,还会通过血液、神经、免疫反应反馈到其他器官。嘴巴之所以“爱多话”,也是因为它离身体太近,最先感知内部变化。 口腔里藏着的信号不只是牙齿问题。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异常,可能正是胃在发出的求救信号。如果一个人常常口腔反复溃疡、味觉减退、舌苔异样、口臭持续,那确实该认真想一想,是不是身体某个地方出了点状况,不能光靠忍。 身体会说话,就看愿不愿意听。医生只能告诉你哪里有风险,真正能发现异常的,是每天照镜子刷牙的那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