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疑惑北京新街口“三儿”这样的人怎么也成了“三爷”?生活中还有很多“三儿”这样的人,看到了,您会同情,您会施舍,您是一个好人,不缺少爱心,街上遇见,要是让您叫他一声“三爷”?可能比给他100块钱还困难吧? 北京新街口的“三儿”却能荣获尊敬,或者说新街口人民自觉就尊重他。 大街上的乞讨者,身残难以谋生者,智力发育不足者,运气好者活在社会的爱心施舍中,运气平平只能活在别人的嫌弃中,几人还能被尊称爷? 当他出现在北京的新街口,小小年纪被叫作“三儿”也是自然的,人到中年被称作“三叔”,现在老了变成“三爷”。他一路就这样被三辈北京新街口人捧成了“爷”。 我一直疑惑,为什么这现象发生在北京新街口?新街口是特别高尚的社区吗?新街口的居民构成比较特殊? 看到这张照片(周布拍摄),我多少明白了,如果不做说明,很多人都会以为是一家人一桌吃饭吧?一张桌子一个盘子一起吃饭,那么自然如家人朋友。 我看到了老北京所说的厚道,多厚才叫厚。这份厚道不低眼看人。做人不地道的,例外。 这份厚道里面还有一个筋骨支撑,那就是电影老炮儿里反复说的“规矩”。社会有规矩,家里也有规矩。 年少的“三儿”来到新街口,也可以说他从小在这里长大,自然也受到了新街口的“规矩”的教育,许多熟悉他的人说他有很多做人的规矩,从不凭可怜索同情。升级为“三爷”,凭的也不是年老。 三爷是三代新街口人捧出来的三爷,如果有播主好奇,想拍小视频捧红三爷,大可不必,而且,遇见他就举着镜头拍,在新街口人眼里是一件很没规矩的行为。 当我们遇见他,请不要打开镜头,只需恭敬叫声三爷就行,这一刻您就是入乡随俗沿袭了新街口的规矩。 如果以前从没开口叫过比您弱势很多的人为爷,这一刻在北京新街口您也实现了一级人生境界的升华。相信我,这也是一种升华。 讲忠厚传家讲家风,讲什么都不如像这位老太和“三儿”这样吃顿饭。 如果她(北京要用另一个“她”字代替这个“她”字尊称,请原谅我敲不出来),如果她的晚辈看到她的言行举止,遇见“三儿”还敢没大没小的叫“三儿”吗?这才是厚道家风。能把三儿捧为三爷的地方,总体来看这里三代家风没有问题。新街口再拆再建,骨子里的老北京还在。 这位老太必然喜乐长寿平安。 祝福照片中的两位老人。 祝福北京新街口人民。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