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1月10日刚援助菲律宾近1500万元救灾物资!菲方11月14日就联合外部势力在南海挑事!近一个月3次非法闯礁,这恩将仇报的操作堪称无耻! 这话听着刺耳,但时间线摆在那里,谁也绕不过去。11月10日,台风“凤凰”和“海鸥”接连袭击菲律宾吕宋岛,造成250多人遇难、超400万人无家可归。中方当天就宣布提供1.41亿比索紧急援助(约合1500万元人民币),还火速调运2000台柴油发电机、派出医疗防疫队,连在菲中资企业和华人社团都自发捐粮送药。可仅仅四天后,11月14日,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就配合美日动作,在南海仙宾礁附近搞起了新一轮挑衅。 这不是孤立事件。翻看过去一个月的记录:10月8日,菲巡逻艇强闯仙宾礁被驱离,同一天其3002号船在黄岩岛海域反复逼近;10月12日,3002和3003号公务船又闯入南沙铁线礁,其中3003号故意擦碰中国海警21559艇,结果被水炮果断驱离;到了10月30日至31日,菲律宾干脆牵头搞起代号“在一起2025”的多国联合演习,拉上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的舰机,在黄岩岛以南海域演练海上封锁与登礁战术,整整持续6小时。 一个明显的问题是:为什么总在拿到援助后立刻转向对抗?这不像巧合,更像一种策略——一边伸手要钱要物,一边拿中国的善意当筹码,换取西方对其南海冒险的支持。马尼拉似乎算准了:只要打着“民主同盟”旗号,就能在挑衅之后全身而退,还能继续享受人道援助。 但这种两面手法,正在透支信任。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有千年历史依据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支撑。自2016年南海仲裁案以来,中方始终采取克制态度,通过双边对话管控分歧,甚至在仁爱礁等问题上给予菲方人道补给便利。可换来的,却是对方变本加厉的试探。 让我担心的是,菲律宾正把自己变成大国博弈的“马前卒”。美国印太司令部11月初刚发布报告,明确将菲律宾定位为“前沿支点”,计划未来三年向菲部署更多雷达、无人机和情报节点。而菲方则投桃报李,频繁开放军事基地、允许美军舰机常态化进出。这种深度捆绑,表面看是“安全靠山”,实则把国家命运交到别人手里。 带来的好处包括两点:短期能拿到西方军援和政治声援,长期却可能丧失战略自主。看看乌克兰就知道,一旦沦为代理人,最终买单的永远是本国百姓。菲律宾渔民现在连传统渔场都不敢去,因为每次出海都可能卷入对峙;旅游业也受冲击,长滩岛、巴拉望的中国游客数量同比下滑超六成。 我觉得,真正的地区稳定,不该靠拉帮结派,而要靠相互尊重。中国不是不能强硬——我们的海警船吨位全球第一,海军在南海常态化部署055大驱和航母编队。但之所以保持克制,是因为我们清楚:和平发展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如果菲律宾真想改善民生、重建灾区,与其抱紧外部势力大腿,不如回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否则,今天收下的每一份援助,明天都可能变成压垮互信的最后一根稻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