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亿欧元贷款计划随时面临流产风险,欧盟在援乌问题上的“工具箱枯竭”,使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风险极高 法国外长让-诺埃尔·巴罗于11月1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乌克兰大概率永远无法偿还欧盟拟议的一笔巨额贷款,该贷款的核心抵押品是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希望七国集团能共同为这笔贷款提供财政担保,以此分担潜在风险。 法国外长的这一表态,透露出以下关键信息: 1. 欧盟内部对“以俄冻结资产为抵押援乌”这一方案存在明显顾虑。法国公开指出乌克兰大概率无力偿债,等于直接质疑该贷款的可持续性和现实可行性,显示欧盟核心成员国对“拿俄资产做杠杆”的严重保留态度。 2. 法国不愿独自承担法律和金融风险,推动“风险共担”机制。巴罗强调“史无前例”,意在说明此举可能违反国际法或破坏金融惯例,若俄罗斯通过诉讼等途径追回资产,欧盟国家将面临巨额赔偿责任。因此,法国希望通过G7共同担保,把潜在损失分摊给美国、日本等更多国家,降低自身敞口。 3. 此举凸显欧盟在援乌问题上的“工具箱枯竭”与路径分歧。在传统预算和双边援助难以为继、美国援助前景又不明朗的背景下,欧盟才被迫考虑“非常规”融资方案;但法国把话挑明——“乌克兰可能永远还不上”,等于告诉其他成员国:继续推进就要先想好“谁来兜底”。 4. 预示未来谈判将更聚焦“担保与赔偿”机制,而非贷款规模或用途。法国先给乌克兰偿债能力“判缓刑”,再把球踢向G7,要求共同担保,表明巴黎方面下一步谈判重点已转向:如何设立防火墙、由谁承担俄罗斯可能索赔的损失,而不是讨论乌克兰能拿到多少钱。 5. 公开“唱衰”还款前景,也有对内对外双重政治考量。对内,法国政府需回应议会和公众对“财政责任”与“国际法风险”的质疑;对外,则借“先揭短”方式向俄释放信号——即使欧盟最终动用冻结资产,也是“集体决定、集体担保”,降低俄罗斯单独报复法国的可能性。 简言之,法国外长的发言把欧盟一直回避的核心矛盾摆上台面:乌克兰偿债能力薄弱、俄资产抵押合法性存疑、潜在损失谁来买单。这不仅是技术性“风险提示”,更是政治性“摊牌”——若G7不愿共同担保,欧盟内部可能进一步分裂,1400亿欧元贷款计划随时面临流产风险。
